返回顶部
纳速健身 首页 峨眉武术 查看内容

峨眉派武术哪里去了?

2010-4-14 14:25| 发布者: awagink| 查看: 562| 评论: 0|来自: 《武林》

  峨眉武术,它与少林武术、武当武术鼎立而三,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瑰宝。当前,少林武术、武当武术享有极高声誉,已经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有形价值,和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比较起来,峨眉武术却显得异常冷清,似乎销声匿迹,远远没有产生出它的应有效果。近几年,有经过“定性”后的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大武术门派齐聚成都,号称峨眉派座谈、交流、开会,一时间搞得轰轰烈烈,借以造成峨眉派武术的强大声势,重振峨眉派武术的声威,可是,时至今比这种势头似乎冷了下去。为什么?不得而知。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峨眉武术至今尚未被真正挖掘出来所致。在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背景下,深入细致地挖掘峨眉派武术,把握好它的文化内涵,拳种及技击特色、风格,使之重放光彩,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成了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川省武术挖掘整理小组于1984、1987年先后出了两本《四川体育史料》,总结和整理出了四川省地方武术门派58个,其中也包含了峨眉派武术。但是,其对峨眉派武术的派流问题写得支离破碎,不见始祖是谁,又只写到明朝,以下几乎就看不出有何延续,而其他的57个武术门派则几乎都没有提到与峨盾武术有直接的渊摊系。这样,使人觉得从明朝之后,不知峨眉派武术到哪里去了,成了一大历史之谜。

  鉴于此,有武术研究者提出了对峨眉派武术的界定问题。他们对峨眉派武术进行了定义性的说明:“什么叫峨眉武术呢?我们说凡是在四川地区流传较久,有影响,有传人,只要能自成门派和传系,有自己独特的套路体系,有自己独特的练功方法,有自己独特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包括劲法、身法、技法和步法等)的武术都应叫做峨眉武术。”并认为这包括三种情况:一、在川土生土长,发源流传的;二、外省传来但已起了质的变化的;三、由川流传到外地,且外地承认是峨眉武术,但在川找不着的(如在广州、澳门、香港、南洋一带流行的白眉拳等等)。此说似乎成了官方的一种定论,据此,他们就把四川的57个武术门派基本划归于峨眉派武术了。

在其定义性的说明中,他们认为的“独特”就含含糊糊,计人难以把握。另他们认为的“外省传来但已起了质的变化的也属峨眉派武术”,此说未免过于绝对,是为不可。先不谈质的变化问题,如果按定义可以把比如“僧门”等划人峨眉派,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势必清朝之初“僧门”属少林派,清朝之末“僧门”属峨眉派。这样一来,既截断了“僧门”与少林派等的渊源关系,又使人似乎觉得晚清之后才出现了“峨眉派”,而这个峨眉派与历史上的峨眉派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也就会说不清楚。同时,按此定义,少林、武当在偌大个四川就没有了传人?这显然说不过去。因此,用目前的“定义”来划分峨眉派的方法是欠科学的。

  至于“质变”,峨眉武术的定义者举例说,在四川的一些少林门派,因其晚清时“不是以练功为主,而是以打法、用法、技巧为主”,较前身法变化大,主要讲究捶法,重点在技击用法上,同时马步较前少,于是认为其与以前相比就有了“质”的变化,所以就应划归峨眉派。此说不妥。武术的任何一种功法,应该说都具有实战的意义,至于用得是否自觉,是否好,则另当别论。但就其从“练功力”而到注重“实战”,这本身就是其武功的延伸、深化,是武术的题中应有之义,因而这不能叫做“质”变。即使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它们吸收了峨眉、武当的一些功法,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技术特色和风格,也不能叫做“质”变。因为在长期的武术交往中,各门派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不断融合的结果,使得“源”与“流”的关系往往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这不足为怪,正是武术的发展规律使然。这样的发展也不存在武术的“质变”问题。如果硬要说武术上的“质变”,就只有一种可能,这就是放弃自己之所学,改换门庭,拜他人为师,重新学起。所以,他们对武术门派的“质变”的界定,也显得含混不清,不能自圆其说。

  同时,峨眉武术的定义者在谈到峨眉武术形成的原因时,还直接将晚清民间哥老会组织作为其主要成因,并明确地将洪、化、字、会、僧、岳、赵、杜这八个武术门派划人了峨眉派。这也欠妥。

   晚清,石达开的记室(秘书)谌然法师脱难后,削发为僧,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在民间聚约志士,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联络武林各派起来反清。他曾在宜宾少峨山佛寺壁上题有“权向琳宫惜一枝,文山苍水是我师”的诗句。他在其所著的《拳乘》一书中,开头就有“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风义满江湖”一诗。其中,“一树”是指峨眉武术;“五花”是指灌县的青城、丰都的青牛、通江的铁佛、开县的黄陵和涪陵的点易五个联络地方;“八叶”是指四川武林中洪、化、字、会、憎、岳、赵、社八个门派。其意是说,要以峨眉派为旗帜,以五地为联络点,联合八个拳派的力量,争取民众支持,共同进行反清斗争。可见,这就是四川哥老会的组成形式,理应看成是一个极具政治色彩的民间反清组织。但是,在研究武术流派的问题上则不应受此帮会和政治色彩的影响。因为决定武术门派的划分是以拳法上、功法上理念的不同,和风格特色的不同为基础的。以此观点,洪门、僧门、岳门、赵门、杜门等是否属于峨眉派,就大可值得研究。比如从拳种来看,洪门,创立于明末时期。主要为民教武术;僧门,创立于清初时期,主要为佛教武术;岳门,是南宋时期岳飞所创,主要为少林武术;赵门,创于北宋,是北派长拳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合流;杜门,创于清中叶,是福建少林寺佛教洪门拳法,它是道教神意门、祛派武术,和少林武术的合流。这些,均与峨眉派武术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明清时期的“哥老会”绝不等同于“峨眉派”。如果说,哥老会的洪、化、字、会、僧、岳、赵、杜八个门派均属于峨眉派的话,那么,在其武术源流上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湛然法师等的拳系是否是峨眉武术问题,和在这八个门派中是否有其习传人;二是湛然法师是怎样将峨眉武术传授给这八个门派的。但是,据现有的资料均不能回答这两个问题。故把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武术门派均定性为牺眉派武术”,就显得牵强附会。

  既然是界定、就要涉及到武术的源流问题。武术的“源”,就是指武术的创始人、发源地和基本拳种等;而“流”则是源的传袭、发展。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峨眉武术?峨眉派武术的起源、拳种特色及技击风格是怎么样的呢?弄清了这些问题,方可能对峨眉武术的挖掘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峨眉武术自古以来就存在。它源自道教盘破武术,为先秦时期的老子在峨眉山九老洞修道时所创。“盘破”,就是峨眉武术原始的基本的拳种。“盘”者,即指盘功,讲“缠”劲,是为护卫手法;“破”者,指击打功,讲“脆”劲,是为进攻手法。盘破手法攻防一体。诀云:“不盘不破,盘中带破,亦盘亦破。”它是后来一切的攻防一体技法之源。峨眉武术以道家武术为根本,以此出发,它吸收了民教和后来的魔教、佛教武术之所长,不断自我丰富和发展,内外双修,深谙南北两派的打法,自成一派。而且,在打法思想上,峨眉派武术是以老子的打法理论及打法法则为指导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讲究“柔弱胜刚强”,做到打法上“以柔克刚”,做到惜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二是讲究打法法则,就是遵循“见实则打”、“以桩打桩”、“动中求打”、“以静制动”、“见机打机”、“打无绝打”、“无打”等打法法则。同时,在打法上,峨眉武术独到之处有三:一是峨眉武术有独特的走盘功夫。它既贯穿了柔弱胜刚强的物(或“悟”)理拳法的打法理念,又体现出了动中求打的打法法则;二是峨眉派武术讲究多用指、掌和“凤眼锤”,多打穴位;三是峨眉派武术力法上讲究肩不带力,忌用蛮力、僵力、死力,讲究打“寸分”,打“脆劲”。这些,都可以视为峨眉派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术门派的显著特征。

  造成峨眉派武术似乎断代、断档的情况,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由于历史久远,地域宽广,门派复杂,疏于研究所致。但只要再下苦心,深人调查和研究,比照峨眉派的武术理念及其拳种、拳法的特色、风格,就个难弄清各武术门派的渊源关系,就可以妥善解决好峨眉派的断代、断档问题,而再显峨眉派武术的应有本色。因此,今大认识峨眉派,只是一个查其“源”,清其“流”的问题,而不是一个要对它作出什么“定性”和“界定”的问题。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流派之中有流派,大门派中有小门派,复杂纷敏,不足为怪,但追本溯源,都可以找到它们赖以生长,发展的一“根”。

更多精彩扫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纳速健身”!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