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太極拳與易象

[复制链接]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7-7-1 16:23:0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極拳與易象ー王新午:太極拳闡宗
2017-02-25由 楊禹廷傳吳式太極 發表于文化

許禹生先生之釋太極拳曰:夫太極拳者,形而上之學也。法易中陰陽動靜之理,而運勁作勢,純任自然,無中生有,所謂無極而太極也。至其運用圓活,如環無端,莫知所止,則又所謂太極本無極也。勢勢之中,着着之內,均含一圓形,故假借太極之理以說明之,而以陰陽動靜剛柔進退等,喻其作用焉。於此可證知太極拳絕非含有迷信之意義,而與河圖洛書周易卦象生克消長之機合其至理。以科學之方法整理之,可得其跡象;以哲學之原理推衍之,可見其精微,故高明上智者,視此拳法為良好伴侶,豈標榜門派坐井觀天者所可比哉。茲就拳法之體用,索其合於河洛易象之點,摭拾師友所恆言,堪為拳法發其蘊秘者,參其蠡見,申論於次。



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劉歆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八卦在太極拳法,以像掤、(扌履)、擠、按、采、挒、肘、靠八勁。九疇者,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即九掤,一(扌履)、三擠,七按,為四正;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為四隅,以輔四正之不足也。周易源於河洛,而太極一圖,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者。惟道家有太極三五之說,又有無極太極諸圖。陳希夷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元公取而轉易之,更名太極圖,仍不沒無極之旨。由是諸儒推演其說,南軒謂元公自得之妙,蓋以手授二程先生者,自孟氏以來,未之有也;朱子發達易源流云: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修又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據此可知太極圖與先天圖,同時而出,皆源於易。朱子啟蒙云: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意。在河圖洛書,皆虛中之象。周子曰:無極而太極。邵子曰:道為太極,心為太極,是也。太極判為兩儀,其數則陽一而陰二。在河圖洛書,則為奇偶之象。周子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邵子所謂一分為二者是也。太極拳法,在未練之先,毫無朕兆,是謂無極。至拳式開始之時,象未形而理已具,意已動,如果仁之將萌芽也,是謂太極。並可知太極拳之動靜陰陽剛柔進退皆具備,而不形於外,未可以跡象求,未可以常理測也。拳式既開始,則陰陽始判,剛柔始分。



於是出手為陽,收手為陰;開手為陽,合手為陰;進為陽,退為陰;仰為陽,俯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化為柔,制為剛;走為柔,粘為剛;守為柔,攻為剛,是謂兩儀。陰藏柔屬虛,陽屬剛屬實,其符號為「-」,「—」即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易卦之變化無窮,拳法之演進益妙,雖終身寢食其中,有不能窮其境者。各卦三畫級中,有連有斷。而凡三畫以象一卦,即為三才。繫辭云: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又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三畫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為天,中二爻為人,下二爻為地。三極,謂天地人之至理。三才各一太極也,易經說文有曰:「夫極者棟也。」棟者,如屋之中梁,猶人體之脊柱也。三才在太極拳中,是曰三盤,上盤、中盤、下盤是也。上盤者何?肩以上頭部是也,取象乎天。中盤者何?肩以下胯以上胸腹各部是也,取象乎人。下盤者何? 胯以下至足跟之部分是也,取象乎地。三盤象三才,其剛柔無定所,惟按卦象所配之字,以定部位之剛柔。不僅全體可分三節,即人體各部,無不以三節連貫而成。如臂之自肩,而肘,而腕;腿之自胯,而膝,而踝。手足及指,皆有三節(大指二節)。是以人身全體論,以各部論,皆有三才之象也。在太極拳穴法有三絕,即眉間、中脘、氣海是也,世稱死穴,擊重則死。太極拳琵琶式,即所以護三絕,故為太極拳之樁步。基礎悉在於是,變化盡在於是,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一,兼三才仍歸入於道也。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二畫者四,是為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註 在人身為四肢,如屋之有四柱。在拳法,即實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以之分別勁功,斯之謂體。周子所謂水、火、木、金,邵子所謂二分為四者是也。五行者,在拳法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五者。蓋所謂五行變於足,八卦運乎手。上方下圓,隨圓就方,上下相隨,變化不已,即易理生生不息之意。河圖之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則固洪範之五行也。漢志言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此為五行之說之始。而易之為書,不言五行,故五行之說,出於歷數之學,非易之道。然而太極拳步法,采五行以像之,實足以發其變化之妙,是以論陰陽五行之變,愈衍而愈精。在昔楊露禪先師太極拳,以八種練法傳世,其中不出剛柔虛實高下疾徐之範圍。平時用功,採用先天八卦符號,乾坤相對。乾掤坤按,乾屬純剛,故掤而向上;坤屬純柔,故按而向下,是又天地之道也。掤勁剛而上承,按勁柔而下順,在拳法尤切實際。故在功深者,每以掤勁出手接敵,再施其他變化,猶如藏甲兵於城中,先以城垣拒敵,然後以兵戎出擊之也。惟在平素養成純剛純柔之體,方盡第一步功夫。故在太極拳每式每着,皆有掤勁,即命名為掤拳,為義亦當。至對敵變化,不過剛柔配備不同耳。如坎離相對,坎擠離(扌履),坎象甲滿,故擠以出之,離象中虛,故(扌履)以合之,即就掤(扌履)擠按四正之勁,其剛柔相濟為用,配備已神,加以四隅(采挒肘靠為四隅),乃成八卦,由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亦無非剛柔兩種原動力配合而成,相助相濟,以成其用,總不出一陰一陽之謂道之義也。

凡天下萬事萬物,皆不出太極之範圍。至太極拳法,則全本易理,非但皮膚擬合也。如「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太極拳法,處處不離開合,辟闔即開合也。辟戶為乾,是為陽變。闔戶為坤,是為陰合。在拳法,陽變以制人,陰合以化人,一制一化,一粘一走,所謂一開一合也。勢勢之中,着着之內,一開一合,毫不紊亂。然開而合,合而開,似有軌道之可循,謂為有形於外之變。其由開而合,由合而開之時際,為開合之發動點,即所謂陰陽剛柔動靜虛實之間者。拳經有云:「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苟明其機,固無往而不利焉。就其應開應合,而能適當以順自然,則謂之知機,其精奧全在於是。又所謂「開合鼓盪主宰定」也,變化往來,而演成四正四隅之勁,粘連黏隨,無往不利,則誠往來不窮而術通矣。是必先就有形之着勢,而求得開合之勁與用,然後由「着熟而慚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也。
太極拳法,於今有新舊兩式之分,文武兩派之別,大小兩架之異。舊式者,即一般所稱老架子者也。老架子各式,皆取象於道。蓋拳既以太極為名,雖一動一靜,莫不有所依據,非但以陰陽剛柔之常理喻之,即四正四隅八勁,以像八卦,可謂體象皆合,不可移易。而太極起式之取意,尤奧奇無兩。如「攬雀尾式」開勢第一動之形式,與現時「手揮琵琶式」、「抱手」相同,惟兩臂系用「合勁」,其意為合制對方束手,左手在前含「切勁」,右手在後含「攔勁」。變式向右,則右手在前含 「 切勁」,左手在後含「攔勁」,與現時所練「上提手式」相同(提手式有上提下提之分)。此兩動作之形象相合,即為雙魚形兩儀之象,所含攔切二勁者。「攬雀」 式,一名「攔切」式也,亦有名懶扎衣者。由上式接作「單鞭」式,左轉身還原開式時方向。兩手橫分,左手立掌,右手垂腕(不撮鈎),作地盆步樁。脊直,胸稍含,氣沉丹田,腹內意取(丹字倒寫)字。此倒丹之點,即指丹田。兩手路線與形式,即可代表兩魚之接合中線,兩式合成一極圓形。有練作弓箭步樁,繼變地盆式者,稱之曰「丹變」。此「單鞭式」,在昔全拳內為數有九,寓九轉還丹之意。攬雀尾與單鞭接練,合稱曰太極式。學者不究,似覺簡單,而用意則頗深也。新式之名,何所自來?以舊式意專主於修養,偏於一隅,遂進而兼采應用之效,歸納各種練法,熔冶而成。較舊式繁而便應用,健身、致用、修養三者,並重而不背,可稱動靜平衡之功。其與舊式不同之點,即如太極開式攬雀尾。舊式僅攔切二動作,新式則四正四隅皆備。單鞭為隅子,單鞭之步,亦不僅乘騎,而有弓箭、丁虛、丁八等數種,其體用可謂大備矣。張三丰授宋遠橋之言曰:「予知三教歸一之理,皆性命學也,均以心為一身之主宰也。保全心身,即永有精氣神也。有精氣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備動動,安安動動,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聖神也。先覺者,得其寰中,超手象外矣。後學者效先覺之所知能,其知能雖為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視、耳聽,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輩大成,文武聖神,授人以運動修身進之,不以武事修身傳之,予及此傳於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視。依然強身之學,修養之道,性命之功,聖神之境也。夫如是,予授之爾,終身用之不能盡矣。至予得武繼武,必當以武事修身傳之也。修身入首,無論文武,成功一也。三教三乘之源,不出一太極,願後學以易理格致於身中,留於後世也可。」按三豐先生此項遺文,論各教統一修煉之法,悉用體育修身之道。而太極拳之真義,則以武事修身,以易理為原則,而極端發揮天然文武之良知良能,大而治平,小而修齊,為人之道,胥在於此。



依前所載,太極拳向無文式之分,自專講修養與專講應用殊途後,始創文武兩派之稱。謂專講修養者為文派,專講應用者為武派,相互攻訐,各走極端,方且自是其是,而不知皆有所偏也,失太極拳法之真義矣。至於大小架子之稱,本屬一途,強分為兩。按拳經云:「先求開展,後求緊湊。」開展之意,謂舒暢筋骨,流通血脈。練時放大姿勢,先由健康之途着手,以期漸近自然,即所稱大架子也。姿勢舒展通暢,身體自健,然後就原式縮收緊湊,漸至綿密,研磨應用方法,加入內勁,先求着熟,後求懂勁。姿勢雖漸縮小,用意則漸漸增多,此為次第進功之步驟與方法。而妄分大小,截成兩派,是真戕賊太極拳術,任意斷鶴續鳧,徒事無識之紛爭,為私人標榜之藉口,甚為識者所竊笑。按之太極拳,原本易理脫胎而成,包羅萬有,極宇宙事物之變,而不能逾共範圍,豈復能以文武大小自限,適彰其偏陋,而昧於本源,深可概惜。然則習太極拳者,豈可不於河洛易象推衍其原理,捨本逐末,差之日遠,其謬詎可以道里計哉!

註:括號内之四象字符打不岀


来自群组: 談詩論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