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形意武术] 武当拳派的三大支柱:太极、形意、八卦

[复制链接]
abcEF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3 19:34:5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h2>武当拳派的三大支柱:太极形意八卦</h2>                                                                                                                                                                                                                                                                                                                        武当拳派武功,依今所知,以地方得名者如武当太和拳、恒山迷魂拳、武当淮河派、湘西苗区武当拳、武当赵堡太极拳等等,以道教术语得名者如阴阳八卦掌、两仪风雷掌、乾坤门、太乙门、清虚门、五行拳、九宫八卦等等,以门派得名者如三丰自然派、三丰清灵门、武当犹龙派、榔梅派等等。当然,也还有别的名称。总之,名目繁多,如武当太乙铁松派所介绍武当有81个门派等。这种情况正如武当山已故的吕明道道长所说,它像一棵大树,一千百枝,百枝万丛,根子总在一处。<br /><br />实则,武当拳派自太极开派,遂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太极在内的八卦、形意三大门。此也可称为武当拳派的三大支柱。其他诸多门派,乃是这三大门的别称或演衍的分支而已。<br /><br />太极拳<br /><br />关于太极拳,它的前身并不叫太极拳。它是元明时期武当丹士张三丰先生根据前代流行下来的几种道门拳法,如许宣平的“三世七”太极拳功,李道子的“先天拳”,张三峰的内家武技,胡镜子的“后天法”,冯一元的穴道术三十六手等,以及少林达摩“易筋”“洗髓”二经,加以研究整理,集大成创造出来的一种拳法。当时的拳法一招一式可以拆开单练,也可以打乱前后顺序岔着练。因为每招每式都有起承转合。所谓的顺序只是说明该拳共有多少式。所以,这种练法练久了,打起拳来随心所欲,变化无穷。如果有时间可以无止境地打下去。因其“滔滔不绝”一如“长江大海”,所以俗称“长拳”。但学这种形式的拳,对象须具备较好的天资和悟性。因此,它不利于推广。鉴此,张三丰便创出了具有固定套路的拳,并将其命名为”太极拳”,而广开法门。以便实现其“欲令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之愿望。<br /><br />形意拳<br /><br />关于形意拳,一般说来,它与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武当内家武术流派的三大支柱。它的起源与北宋时武当丹士张三峰有联系,而与元明时期太极拳的集大成中兴者武当丹士张三丰也有联系。<br /><br />武界前驱凌善清在其《形意五行拳图说》中云:“北宋时有张三丰者(笔者按:实为张三峰),隐武当为黄冠,究心达摩术者若干年,得其玄奥,乃尽弃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练气为主。有从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为由练习之初步,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内家’,而称少林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遂为内家所专有矣。”凌氏的考证认为,形意拳是北宋张三峰作为一种易于传授推广的内家初级功法而创编的。当然,所谓初级是指“一以练气”的辅助功,主动、易学、易练、.易于导引入门。<br /><br />民国21年(1932),华曹元在其著作《国术》“概论”中亦云:“有张三丰(笔者按:此仍指北宋张三峰)其人者,精达摩术,而参以道家冯一元穴道术三十六手,推阐为长拳七十二路,又据华佗五禽戏原则扩充为十二形,此流传现在为形意拳。”<br /><br />但有一些史料记载与上述不一。如,清雍正13年(1735),河南进士王子诚在其著《拳论质疑序》中有云:“……惟此六合之拳传之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虞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因为形意拳以前名称不同,有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多种说法,故此当指形意拳。 “六合”者,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br /><br />晚清有拳谱《心意拳原委考》也记云:“查此拳出于姬氏二人,一名姬龙,一名姬风,系山西蒲州人也。家居均村,习艺有年,然前代远年,湮久无所考,”<br /><br />上述说法认为形意拳为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龙、姬风所创。此二人也有作一人记为姬隆丰、姬隆风、姬际可、姬龙风者。<br /><br />还有一种记载认为,形意拳为南宋名将岳飞所创,明末山西蒲州人姬际可于终南山得传。如清乾隆15年 (1705)佚名氏在{六合拳序》中云:“(岳飞)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br /><br />还有一种现象认为,公元5世纪末,印度僧人达摩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首创形意拳,后于少林寺历代流传。称为“心意拳”或“心意把”。1963年,武术名家李天骥先生曾到少林寺考察,发现少林僧人吴山林所练心意把与形意拳确有相似之处。<br /><br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表明,形意拳又为宋初由武当山修炼20余年后移居华山的道士陈抟所创。此拳名为“六合八法拳”,亦称“心意六合八法拳”。其“六合”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动,动合于空。其“八法”是:行气集神,骨劲内敛,化象模仿,圆通策应,顶悬虚空,往来反复,安静守虚,隐现藏机。此拳清道光时杨景群加以改进,变化为导气医病之法,又被称作“先天十二势”。近代辽宁人吴翼翠(1885~1958)精于六合八法拳,民国年间在上海、南京、桂林传授此拳,后经弟子传至两广和港澳一带。近年国内所出版《中华武术实用百科》及《中国文化史词典》均有收录。<br /><br />关于形意拳源流的这些纷纭之说,北京关永年先生在其《形意五行拳术》一书(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中,根据形意拳诸多前辈的口传,记述说:“相传形意拳源于六朝时天竺僧达摩祖师所创的‘易筋’经,旨在养气。后经北宋人张三丰(按:丰,应为峰)于武当山悉心揣摩得其玄奥而形成拳术。至南宋时名将岳飞深得武当派所传之拳术,为抗击金兵,根据各种动物具有的技能又创编了各种技击拳法,著谱传授,教练士兵。后经辽、金、元、明各朝,虽然仍有传人,可其史不详,无从考究。到明末清初,有山西蒲州均村人姬际可,字隆风,访师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潜心研究,终于得其真传,后来传授给曹继武。”由曹继武之后一代,形成河南、山西两支,再下一代,形成河北一支。后以河北一支发展最盛。<br /><br />关先生这一综合贯串的说法,据笔者所知,如今在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老一辈且较著名的内家拳名师们,大多具有共识。同时,根据笔者近年对有关史料的查考,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可信。现根据以上诸多记载,作如下补遗。<br /><br />一、形意拳最早当为达摩“易筋’动功<br /><br />从现存清代周述官得于少林静一空悟大师“易筋”洗髓”二经真传而集编《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我们可以证实两种事实。其一,达摩之“易筋”功夫,是达摩所传祥修的动功形式。正如凌善清所论,是“一以炼气为主”。所载行功图分正身图、侧身图、半身图、屈身图、折身图、扭身图、倒身图、翻身图、行身图共有9卷,其中许多势子有模拟物象的名称,如“出爪亮翅”、 “双凤朝阳”、“飞鹰展翅”,“龙探爪”,“白鹤闪翅”、“马上诸势”,“游鱼摆翅”等。可视为“形意拳”的雏形。<br /><br />二、岳飞确实得到过形意拳真传<br /><br />前书中有“牛将军序”,为岳飞遇难后部将牛皋亲作,“序”中言:“忆昔年岳少保奉令出征,后旋师还鄂。归途忽见一游僧,状貌奇古,类阿罗汉像,手持一函入营,嘱予致少保。叩其故,僧曰,将军知少保有神力乎?予曰:不知也。但见吾少保能挽百石之弓耳。僧曰:少保神力,天赋之欤?予曰:然。僧曰,非也,予授之耳。少保尝从事于予,神力成功,予嘱其相随入道,不之信,去而作人间勋业。事名虽成志难竟。天也,运也,命也。奈若何!今将及矣。……予闻言不胜惊悚异,叩姓氏不答,叩所之,曰:西访达摩师.予惧其神威;不敢挽留,竟飘然去。少保得函,读未竟,泣数行下,曰,吾师,神僧也。不吾待,吾其休矣。……不数月,果为奸相所构。……”此“序”清楚记叙岳飞曾得游僧所传达摩术,因具超群之内功武技。<br /><br />三、北宋武当丹士张三峰有授形意拳之可能<br /><br />根据《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中,唐朝贞观二年名将李靖所作“李卫公序”记载,达摩圆寂后,《洗髓经》被弟子慧可携带云游不归。少林寺仅留下《易筋经》。因此经系印度天竺文,后代少林寺僧人多数看不懂,“不能遍译,间或译得十之一二,复无至人口传密秘,遂各逞己意,演而习之,竟趋旁径,落于枝叶,遂失作佛真正法门。至今少林僧众,仅以角技见长,是得此经之一斑也,”由此可见,到唐代初期,少林寺中大多武功已与达摩所创的“一以练气为主”的“易筋”功夫完全违背,成为“仅以角艺擅长,的重在外形强化锻炼的武技。而后来,少林寺又有具超绝识念之僧人,怀经远访名山,于峨眉山遇天竺圣僧般刺密谛详译其义,后“乃随圣僧化行海岳,不知所之。”据李卫公序”披露之后事,这些属于早期形意拳的功夫,后来散流其他名山和民间则有之,而少林寺却失传(也不排除单传秘传之可能)。其二,武当山在唐朝中后期至宋代,虽有道教所沿习,却一时形成了佛教大兴的局面,据《续辑均州志》卷之15“艺文”载宋·李鹰(字方叔)《武当山序》记叙,他于宋初;见武当山“但余梵宫,炫焕翠微,碧瓦鳞布,朱栏飞,盖太乙延昌之旧刹,肃、代二帝用以奉国师之隆仪”。这是说自唐中叶,由于肃宗、代宗崇奉佛教,武当山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筑规模庞大,规制很高,具有领山宗教地位。虽然到了宋朝,道教在武当山有了更多发展,但佛教兴盛的局面,仍未稍逊。实际上,武当佛教历史非常悠久。据《云笈七签》、《仙鉴》记载,汉代时裴玄仁在武当山传道,其中18弟子传佛道,16弟子传仙道。自此武当山形成道佛共存的长期历史。直到清末、民国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不过自元明开始,道教在武当山占了统治地位,佛教大为削弱而已。笔者曾就武当山古建筑作过一个史料和遗址考查,得出一个数字,即历史上武当山佛、道建筑可查者共有279处,而佛教占61处,其中寺 15处、庵35处、阁2处、庙8处、堂l处。这个数字足以显示,古代武当山,尤其是唐宋间,佛教的门庭辉煌,可能大大胜过嵩山少林寺。不过少林寺乃达摩传道之祖庭,有压倒一切的名气。<br /><br />总之,以上两种情况说明,宋代的武当山道佛并存,且佛教兴隆,达摩的《易筋洗髓》真传,很可能流播此山。所以方有北宋张三峰“隐武当为黄冠,究心达摩术若干年”的可能.因为武当山道佛并存,据考汉代即有太极派的流传,道门高人甚多,所以又有张三峰“精达摩术,而参以道家冯一元穴道术三十六手,推阐为长拳七十二路,又据华佗五禽戏原则扩充为十二形,此流传现在为形意拳”的可能。<br /><br />据《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内外功辨”将性命双修内外兼练称之“内功”,将角技之“全取于外,不问乎内”的功夫,称之“外功中外功之外”,故后方有张三峰 “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故别少林为外家”的说法。张三峰这个“翻”字,就是将已违背“易筋洗髓”而“全取于外,不问乎内”的后期少林武技, “翻”回本来面目。并且吸取道家穴道术和华佗“五禽戏”等,有机强化了拳法的形象美和技击功能。不过,佛道之拳功原无定名,只不离太极、易筋之理而巳。故可名太极,可名八卦,可名形意,可名其他。后人为立名立派,也便有了不同的名称。<br /><br />南宋岳飞所得内家武技,传自无名游僧。从前述情况及岳家军常驻湖北的地域关系看,这游僧有可能来自武当山佛门,可以是张三峰下代弟子。即或不是,也是武当内家派之佛门高人。<br /><br />据历史情况反映,武当内家派功夫以后还到了少林寺部分僧人中,同时也由岳飞这一系或由另外佛道二门传到终南山,后为姬隆风得传,甚而也流传到民间其他地方。以至年代久远,以后便出现了似乎来源不一、说法不一的现象,<br /><br />八卦掌<br /><br />八卦掌作为武当内家拳的支柱之一,其源流问题,1932年12月31日出版的《国术周刊》(第87期),有姜容樵先生所撰写的“太极八卦考·考二”一文,考证谓:<br /><br />“一祖师洞玄真人,本名张全一,……又称三丰子。三丰拳剑历若干年传与张松溪,再经赵太斌、王九成、颜昔圣、吕十娘、李大年五传。大年传陈荫昌,安徽人,在九华山静养,道号丹云旅者,为第七代(此指由张松溪下传共七代)。荫昌传野鹤道人,一名毕云霞,或云避月侠,白发老人,籍贯未详,道号还丹子。荫昌又传毕澄霞,或曰避灯侠,籍贯未详,静养九华山。此二人为同胞兄弟,……为第八代。野鹤道人传宋德厚(宋唯一),奉天镇县人,在医巫闾山静养。……唯一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冬间。毕澄霞传董海川,顺属文安县朱家坞人。……海川、唯一为第九代。”<br /><br />八卦掌的源流来自武当丹士张三丰,从清末民初武当派八卦掌第九代传人宋唯一的《武当剑谱》得以旁证。原来,八卦掌的流传与丹派剑术是一脉相承的,开山祖师都是张三丰。而第一代掌门人乃是张三丰的弟子张松溪。张松溪传下武当丹派剑术,也同时传下八卦掌。<br /><br />八卦掌在第八代上是处于道门中的几位神秘人物,即前所说的避月侠、避灯侠等。该门第十代宗师李景林、孙禄堂,当年传弟子杨奎山、万良等,曾口述了八卦掌第八代、第九代重要传承关系。其中情节如下:<br /><br />董海川少时进深山遇到老道避灯侠,学八卦掌数年后,随师到师叔避灯侠处,由师叔传教其兵器。艺成下山时,二位师父特别叮嘱海川,所学八卦掌乃刀形,另有一师伯避月侠云游在外,他所教乃为剑形八卦。言以后见到剑形八卦掌即知是师伯的门下。董海川下山后数十年一直未见到剑形八卦,直到80多岁的晚年,有年仅18岁的宋唯一来拜访,出手亮出剑形八卦,这才与师伯门下之师弟初次相会。<br /><br />然而,避氏三侠到底是何等神秘人物呢?<br /><br />本世纪80年代初期,该门第12代传人吴志泉、黄万祥二人,循着历史线索亲临九华山采访,自述终于弄清了历史真象,并披露情况如下;<br /><br />以前所谓的毕澄霞、避灯侠、毕云震、避月侠等,实为碧月侠、碧灯侠、碧尘侠三位道门师兄弟。他们同在九华山太逐洞修炼习武,得道后,云游天下。云游中,碧月侠传了弟子宋唯一,而碧灯侠和碧尘侠传了董海川。后人有言董海川创造了八卦掌,实为误传。碧氏三侠后又陆续回归九华山羽化。九华山本是僧道同居之地。他们羽化后被制成贴肉金身藏于九华山燕子洞中。以前,包括燕子洞在内,九华山共有僧道贴肉金身8个,所有金身都有僧道弟子轮代守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本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开始后,附近瓜坑小学某教师带领“红卫兵”将燕子洞碧氏三侠和龙池庵化德法师等贴肉金身一齐烧毁。通过这一调查,再从八卦掌的哲学基础本质研究,以及从道家的禹步、罡步、转天鼎、拜北斗等在八卦掌动作形态里所留下的痕迹,肯定了前人所传八卦掌出自“武当内家”的可靠性。近年,天津武林前辈韩英魁先生(1994年82岁)也向笔者披露了一件八卦掌的源流史实:韩先生祖籍山东,是个武术世家。他于15岁时(即1927年),经私塾先生介绍,聘请了原出家于北少林寺的高登华老先生住家教拳。当时高老先生已70有余的年纪,住于韩家5年,其中教了韩英魁一套名叫“八卦转九宫”的拳功。高先生言,此拳功创自武当张三丰,后秘传于北少林门中。此拳功多在道佛门中流传,极少传于俗家弟子。所以,韩先生严遵师训,数十年虽自练不辍,直到如今确真未传人。但他说,他倒不是不愿传人,盖因此“八卦转九宫”需要极好的腰腿基本功才能练出活盘转法来,不然就练不了,但他近年却在不少地方公开演示了这一八卦掌法,得到天津,北京八卦掌界的知名人士的赞赏。并一致公认,此八卦掌源自武当张三丰是可信的。还有许多他所熟悉的八卦掌健在前辈,也都承认八卦掌源自武当张三丰。根据韩先生的笔述,笔者已将“八卦转九宫”帮其整理发表,详细情况可参见《武当》杂志1994年第10期发表的该拳功全文。<br /><br />关于太极、八卦、形意原为武当门派三大支柱的说法,还见自于清末民初被武林界认可的社会传说。如经孟乃昌教授调查后在《武当》杂志1987年第1、2期“张三丰考”中撰文认为,旧时根据传说整理的评书《三剑侠》,就讲到了太极、八卦、形意源自武当的情况。故事说:明朝初期,武当山庙宇很多,和尚道士无数。他们每日念经之后,便是化斋、闲坐,无事可做。天长日久,和尚道士间便惹出一些犯戒的事来。为了杜绝这些丑事发生,庙里便规定和尚道士们都练习武艺,精研气功。当时道门有道门的功夫,佛门有佛门的功夫,总起来,武当山全山就有三大门。一门为太极,俗别少林外家称内家拳。该门流传已久,经你一招我一势许多代人研究充实,到张三丰时,总结各家拳脚及自身体会,创造了太极十三式,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另有一位武当道人叫张金伯,人称狗皮道人,大约是爱卧睡狗皮而得名,他则传下了八卦掌法,实为刚柔相济之功夫。再就是真武顶阐教当家的和尚,名叫真修,他则传下了二十四式形意拳。起初,这三门的拳各门传各门的,日子长了,门人之间互不服气,就斗个不停。后来三个师父归于一处,将三门归于一门,原来三门不同的拳变为一门中的三法,就这样往下传。以后分支多了,为了保持源流,就称这三法为上三门。上三门里,张三丰为门长,张金伯,真修和尚为副门长,共同立下三规五戒,一直流传到后来。<br /><br />这种传说看起来属稗史之类,实际上,考证武当山之明代历史,与这种传说非常吻合。同时,它对太极、形意、八卦的源流反映得也较为客观。因为,就情理而言,张三丰除创了太极拳之外,不可能另创八卦、形意。因为,在一个门派内,无须再另立名目。当时僧道二门之大,高人之多,另有他人创出形意、八卦(当然,准确说,所谓创太极、形意,八卦,都是集前人之大成)才是合乎情理的。但当三门合一时,三个掌门人都能举一反三得其三法之奥,并都能单独传授三法也完全是可能的。并且,随着传授对象的条件、环境、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他们都可能会在三门共通原理的基础上,任意造出别的名目的拳械功夫来。武当派流传到后来,拳械种类和名称多得数也数不清,与这种传授情况有明显关系。<br /><br />另据韩英魁先生向笔者介绍说,他曾从形意名家李德祥、八卦名家吴孟侠、太极名家傅寿伯三家介绍得知,内家源流是,太极先,八卦中,形意后。因为,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先产生太极拳,后由太极理论的生发产生八卦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是以太极的一团真火,八卦的真水形成的以五行生克得出的五形劈,崩、钻、炮、横,三者产生虽有先后,但总是一脉贯通。如,太极拳也包含八卦,五行;头顶太极阴阳,为生息;怀抱八卦,为活息;足踏五行,为定息。所以,从太极拳里就可以衍出八卦掌、形意拳,而从形意拳、八卦掌里也可以反映出太极拳来。<br /><br />这一口碑也是“内家上三门”源流的补充性旁证。由此我们认为,太极、形意、八卦均源于武当内家门派无疑,是张三丰创造、发扬也罢,是同门人协助充实也罢,都可统归于具有代表性象征意义的张三丰派系之中。<br /><br />关于太极拳的“打人不露形”<br /><br />许多有关记载中都提到,太极拳有‘打人不露形”之技击功能。这些究竟是夸张还是真实的现象呢?<br /><br />这里,我们应当清楚两点。<br /><br />第一,古人所记太极拳“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仆”,是指太极拳的上乘功夫。没有具备上乘功夫时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技击功能的, <br /><br />第二,古人的记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以公认的事实作为记载根据的,如在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中,已 将太极拳这种在技击上的玄妙不测现象记载得很清楚,说明当时已被世人所知见。其实这种技击之妙,也早已反映在张三丰及其门徒王宗岳的拳经中。如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有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赵堡太极拳谱诀中所谓太极拳《九要论》有云:“出手而则如闪电”、“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之能御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疑议”、“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br /><br />在近代历史上,以武当太极北派而言,陈清平、杨露禅、武禹襄、和兆元、王兰亭、李亦畲、和庆玺、任长春等,在技击上,无不具有“打人不露形”、“犯者应手即仆”的功夫。<br /><br />当代,具有上乘技击功夫的武当内家拳家仍不少见,现举一例,以见一斑。<br /><br />郑悟清先生(早年名梧卿),字凤臣,河南温县赵堡镇人,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郑先生生于1865年,卒于1984年,享年90岁.<br /><br />郑先生而立之年因患难治之症受和庆玺先师指点而从学太极拳。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学好问,且能持之以恒刻苦练功,所以,未久疾患全消,拳艺也渐入堂奥,抗战前夕,其拳艺已在晋豫交界的商旅线上闻名。抗战爆发,郑先生避难西安,遂被荐于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担任武术教官,并同于陕西省政府教授武术,又当选为西安市国术馆委员。解放后仍居西安,任西安市体委委员,并继续从事群众性太极拳普及教育活动。<br /><br />郑先生授拳40余年,不但桃李满园,且自身拳艺渐臻化境,屡折强梁,未逢对手。与郑伯英被并称为威名远震的“西北二郑”。关于他高超的拳技,凡亲眼目睹过的人无不为之折服赞叹,甚至认为玄妙得不可思议。此就笔者采访所闻略举一二。<br /><br />50年代中,有一原开封镖局的镖师游历到了西安。此人少林武功超群,身材虎悍熊壮,自言年五十有三,走遍全国数百城乡未见有一人能匹敌者。时郑先生有几位高足以为他夸口过分,心中不服,相继引见数十位武林高手与他较技,确实无一人能胜;又以本门强手与之切磋,还是败下阵来。因心中赌气,无奈求师父出面相试。郑师被弟子们“逼上梁山”,应约定于次日过手。弟子们担心师父出现万一,于是提前还准备了应急药品和担架。次日,镖师按时应约前来,见郑先生温文绵善,不像精武之人,乃有不屑之意。切磋时先发快击,欲于首战中而取全胜。岂料郑先生微笑不动,镖师招未触身却急缩手。看时,腕部已红肿。镖师心中有惊,但未服气,又伏身进招,却被郑先生轻轻挟起放于院中石上。待镖师恼羞不已再进招时,却忽如触电一般,双膝一软跪在郑先生面前。镖师这才连连磕头拜道遇见了老师。<br /><br />郑先生晚年回归故里轶事亦多。据赵堡村人言,老人有次于村中走动,有后生见老人欲步水沟,急从后面赶去搀扶,谁知刚触老人胳膊,竟被弹出老远。又一次,有后生见老人身后衣服上有一点灰尘,就去为老人拍灰。谁知一巴掌拍下,老人手一挥,后生竟从老人头上飞了过去,数尺外才落地。往往出现这样的事,就连老人自己说,打了别人后自己还一点不知道。因为这样事出的多了,后来村里晚辈晓得,要想搀扶老人或是想亲热去拉老人的手,必须事先给老人打招呼,不然必定要挨打。然而,无论谁,凡被郑老先生打出去,无论怎样摔倒,不会感到难受。<br /><br />郑先生生类似上面的事情举不胜举。这些均以无可雄辩的事实说明,太极拳“打人不露形”、 “犯者应手即仆”的技击功能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夸张。但这种功夫却是要在得其精奥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苦久练习方可望达到,决不是随随便便就可具有此功夫的。

精彩评论1

cai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23 19:39:55
都归到张三丰身上有点牵强。形意八卦据说是傅剑秋先生与武当道总徐本善换艺后在武当传开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