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少林武术] 少林迷踪拳

[复制链接]
yaokai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10 14:55:2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迷踪拳,又名迷宗拳、迷路拳,迷踪艺。原名燕青拳。这些拳名和这种拳术产生的传说有关。例如,一说此拳起源于唐末,传至宋代时由卢俊义在少林寺加以发展而成。卢俊义收燕青为徒,并同上梁山泊。
  卢俊义引退后,燕青广泛传授此拳,故又名燕青拳。另一说法是燕青门徒岁佩服燕青的拳艺,但因燕青投靠梁山泊,故隐燕青之名,将燕青拳改称为秘踪拳。又传说燕青被官兵追逼到梁山时,雪上未留足迹,致使官兵迷路,故又称此拳技术为迷踪艺。燕青拳后来传到清代的孙通,孙通是山东省岱庙人,先从兖州张某学拳,后游历各地,晚年隐居河北沧县教拳。
  在沧县,以陈善为主的一派,称此拳为秘踪拳,由沧县移居到河北省静海县的霍姓一族,称此拳为迷踪艺,子孙代代相传,后出名于霍元甲,迷踪艺遂声名大振。此外,此拳由河北省传到山东省青洲,又形成“燕青神捶”的一派,在河北省天津一带与八番拳结合,又形成“燕青十八翻”的一派。
  又一说是水泊梁山的浪子燕青根据“燕青十八翻”创立,又有说是因为该套拳法源于河北的燕州和山东的青州一带,故名燕青拳。因来源不明,故又被称为“迷宗拳”,又因为拳法奇特,又名“迷踪拳”,后被霍元甲所发扬光大。但这些说法都无法确定其可靠来源。还有人说,迷宗拳本为霍元甲所创的迷踪拳或迷踪艺,直到1981年拍摄电视剧霍元甲的时候,才被编导根据电视情节而改名为“迷宗拳”。
  迷踪拳的身法轻灵,拳快步松,上三路占七分,下三路占三分,霍家迷踪拳是各家武术套路的综合,由于霍元甲对各家武术种类的了解才能融会灌通这套重实战的拳法。
  迷踪拳其中一个套路迷踪长拳,动作缓慢轻松,呼吸自然,有不少人误以为是太极拳。
  迷踪拳是以技击实战著称于世的。迷踪拳的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单人空击练习是其中之一。迷踪拳实战技法基本功夫习练法——单人空击练习是根据老拳谱的要求,对身体从头到脚一些主要部位进行练习,从而能够提高这些部位的实战击打能力。这十三个主要部位练习的主要动作,每个动作都有它的实战技含义,对习练迷踪拳的爱好者有很大帮助。
  【特点】
  秘踪拳的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其技法,上肢有甩、拍、滚、掳等击法,下肢有跳、截、挂、缠等腿法,配合靠、闪、定、缩等身法,组成技击性很强的攻防技术。其步法强调插裆套步,闪展腾挪,窜蹦跳跃。
  【流派】
  陈善派
  霍家派
  张耀庭派

精彩评论3

yaokai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1-10 14:59:15
传统武术并非传说中那样深不可测,很多时候都被神化了!
其实,武术本身先是强身健体,然后才能技击!
笔者看过一些传统武术的练习基本没有现代体育中那些花哨的动作,更注重的是基本功的练习。
landypeide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7-26 21:26:24
呵呵,楼主说的正点啊,其实武术就靠练、靠悟、靠坚持,才能成就真功夫!!
似水流年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9-22 22:26:28
谢谢楼主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