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生活] 十年退休杂感

  [复制链接]
夜魔侠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2 16:13:25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岩石是我的一位博客老友,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多年的特级教师。 老人家的文章《退休十年的杂想 》写得很有水准,其生活观点朴实、鲜活、自然、深刻、现实,摆事实讲道理,发自内心,又高度总结,充满了理性和思考,对朋友们的生活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他告诫了我们该如何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活观、生存观、价值观,并用这些观念实践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朋友们可以从中体会、品味、,,,,,”
                                          退休十年的杂想            
         

       十年前,我们老了,退休了。终于卸下了沉重的使命!
       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过得很艰难:环境苦、工作累、工资低、负担重。我们这一代人也很豪迈:觉悟高、心胸宽、责任重、贡献大,撑起了共和国最艰难的时期。如今退休了,很多人继续奉献,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还有的人二次创业,名利双收;有的顷其所有换大房,为的儿孙大团聚时有足够的空间;有的节俭储蓄,为的大病就医,或是为去个条件好的养老院;有的服务子女,侍侯儿孙,为的动不了的时候能得到儿孙的床前关怀......。

       我和老伴是同时退休的,“夫妻双双把家还”了。进入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老年。我们没有再去为社会做奉献,没发挥余热,不再为儿孙操劳,不去挣钱,不攒遗产。而是试着过起了自由、轻松、自助、自信的老年生活:游山玩水、逸养天年,充分享受我们自己的夕阳人生了。
       我们在北方避暑,在海南过冬。春秋好季节就到全国各地去旅游,理想的路线、完全的自助。走到那,住到那,玩到那。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了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弥补了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进入老年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会越来越脆弱,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别幻想长命百岁,时不待人,诸事尽量提前安排,充分利用这段能自己掌握自己的黄金时间,去做那些原来想做而做不成的事情。去圆那些积年的梦,免得躺在床上动不了时再后悔。

       退休了,对于我们应该担负的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已经完成,该是社会和儿女关照我们的时候了。但是对亲人,对儿女,以至对社会都别抱太多的希望,要有最坏的思想准备,“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社会如何善待,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我们对子女的抚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也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但两者并不一定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是要由道德和法律来约束的。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当然也不能软弱和放弃,要学会应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我们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力不从心的事越来越多,别去充英雄好汉,自找没趣,别轻易答应为别人做什么。少说 "是" ,多说 "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少为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固定任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一位网友说的好: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   
       我的亲戚75岁,原来身体很好,她非常疼爱孙女,晚年在家,常思念孙女,视如掌上明珠,每有电话都要想的流泪。奉高中,供大学,自己克勤克俭,鞠躬尽瘁。但儿子离婚孙女随母而去后,她突发脑病,险些不治。孙女仍在高兴的上大学,儿子又有了新家,原来健康的她却孤独的躺在病床上,只有老伴陪着她。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会自食苦果,没人可怜!
       我的同事退休后已是存款无数,但仍踌躇满志,拼命挣钱。每周去代30多节课,喜欢电脑和旅游但舍不得花钱,又没时间,总认为来日方长。但只两年后就因癌症而去世了,病床上我去看他时,泪流满面,追悔莫及。
       我的一位前辈很有名气的老师,退休后又代了十几年的课,直到脑栓发作,挣钱数万,盘点下来,全都给了儿孙了。他们要结婚,要买房,钱不够,而老子的钱又闲在存折上,哪好意思不拿出来呢!到最后身体不行了,挣的钱也没了。正是他一次次的提醒,我们才没有重蹈覆辙。谢谢前辈!

        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服老:自信、自负、执着、痴心。总以为自己仍和年青一样的无所不能。做事顺利方面考虑的多,而风险却很少考虑。其实60岁以后大部分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衰老的表现:体力下降,记忆减退,思维局限,反应迟钝。出现事故的几率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已经不再适合做一些复杂、烦琐、责任重大、时空精确的工作,不然为什么规定要退休呢?

       在我度夏的银滩海滨,有一对退休老人在海边买了房子,安度晚年,多美的事!但非要把正放暑假的孙女接来玩海。不料孩子溺水身亡!美好的晚年成了噩梦,自己毁了自己的晚年。而那个夏天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
       小区里几个老太太在负责照管孙辈时,常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在周围玩耍,一派祥和,其乐融融。可该回家时一个三岁的男孩竟然找不到了。几年来渺无音信,这位奶奶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了!
       所以我想,我们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到不如逸养天年、养尊处优、装聋作哑、难得糊涂、自娱自乐。老年人可以有好多事情可做,比如:棋琴书画、吹拉弹唱、酌酒品茶、吟诗作赋、网上遨游、登高望远、旅游观光、美食烹饪......,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吧!

后记

      读完文章后,我们应该记住这里面的关键要点:

1、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看美景、享美食,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弥补我们这一代的缺失,找回了失去的自我。

2、我们做贡献是无条件的,而索取就有条件了。别幻想社会如何善待,别幻想儿孙如何尽孝。

3、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不能把“幸福晚年”寄托在儿女身上,而是要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现实以自己的能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4、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要有自度难关的准备。

5、别把亲情看得太重,别再制造太多的亲请,要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别自作多情,从而加重感情的负担。

6、如果太感情化和人性化了,受伤害的只是你自己。

7、也不能软弱和放弃,要学会应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

8、 别去充英雄好汉,自找没趣,别轻易答应为别人做什么。少说 "是" ,多说 "不"。有压力和负担的事情别去做,少为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固定任务。

9、"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一点一点的去舍弃。要轻松自在很简单,打理好“自己的事”,不去管“别人的事”,别操心“老天爷的事”。

10、 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

11、执意去做超越自身能力的事情不但会误了事情,还会惹了麻烦甚致酿成事故。

12、老年人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太痴心太投入了,不然就会自食苦果,没人可怜!

13、自己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生活。

    上述要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智慧!概括地说,就是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精彩评论7

太极妞妞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2 21:00:40
我们也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了,该放手时就放手咯
yaojiaxiu50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13 10:21:12
真是“及时雨”啊!我刚退下来,精力自觉地旺盛,正要找点事干~~,别干了,还是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生活吧!
一枝荷花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27 11:39:09
同感!同感!说尽了我们的心里话,真理呀!
yshuzs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3 23:08:02
"老年人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管好,少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也就是贡献了。".."逸养天年、养尊处优、装聋作哑、难得糊涂、自娱自乐。"老年人可以...棋琴书画、吹拉弹唱、酌酒品茶、吟诗作赋、网上遨游、登高望远、旅游观光、美食烹饪......,经营好自己的丰富多采、舒心安逸的晚年!" ..."上述要点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智慧!"非常好!!
柳浪闻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5-26 19:53:52
看了心里沉甸甸的,字字句句都是“金玉良言”,记住了: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智慧!好,非常之好!
林灵123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5-29 08:48:34
看了后很受启发,我们应该对自已好一点,我们健康就是帮子女最大的忙了。
漫步金秋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25 19:05:09
这是一篇晚年生活很好的总结文章!对60后的老年人有很的帮助。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