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武式太极拳] 武派太极拳源流考

[复制链接]
holmes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12-4 16:35:1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派太极拳源流考
[<<] [>>]  

   现在又到了说真话难的时期,近来有媒体对我的武学研究提出了质疑,如果有些人认为只有编造“腾身走凌空”和“仙佛来接”才是“武学研究”,那么抱歉了,我只能再说点真话了。       一、赵堡学拳与盐店得谱
                     公元1852年,河北省永年县的秀才武禹襄(1812~1880年)奉母命去河南舞阳县探望兄长武澄清。武禹襄自幼随父亲武烈习少林洪拳,虽年过四旬但好武之心不减。永年有邻人杨福魁(杨禄禅)在河南学得绵拳珍秘不传,于是武禹襄绕道河南温县拜访赵堡镇名师陈清平。以武禹襄的根器和财力自然可以得到陈清平的倾囊相授,因此武禹襄仅学月余即得此拳的精要。也许是天意欲弘扬太极拳学,待武禹襄来到舞阳时,其兄也恰好在盐店购得王宗岳的拳谱,在内家拳的发展史上,王宗岳的拳谱里首次㈩现了“太极拳论”这一提挈太极拳学的篇章。武禹襄携盐店拳谱回到永年时,对自己的外甥李亦畲说:“现在真东西在咱们手里了,就看咱们怎么用功了。”一年之后,武禹襄结合赵堡拳架,参悟盐店拳谱创出完全符合太极阴阳理法的内家拳。
       笔者在此尚有两个悬疑难以落笔,一是武禹襄在河南陈清平处所学的是否为太极拳无法确定。杨禄禅在陈家沟学成后,一直称自己所学的是“绵拳”、“陈家拳”或“长拳”、“十三式”等,因为目前世人还没能找到在1881年李亦畲的《廉让堂太极拳谱》钶世之前有关太极拳的文献记载,不仅在《明史》和《清史》里找不到,就连专门收集民间方伎技击的《清稗类钞》中也没有关于“太极拳”的只言片语。作为武派太极拳的嫡系传人,我不敢枉言武禹襄和李亦畲为太极拳发展的贡献有多大,但拳史研究绝不应该像收集口头传唱的民间文学那样随意。
      另外,笔者也难以苟同某些所谓武式太极李派的正宗传人的说法,如《武式太极拳正宗》一书中说:武禹襄得陈清平“赠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拳论》”就显得不近情理了。试想陈清平的再传弟子杜元化在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正宗》一书中仅收了陈清平的《太极拳总论》一篇;尚无正宗岳的拳论,而当时河北永年等地已有王宗岳和武禹襄等先师的拳谱流传了。由此不能不令人产生疑问:如果河南陈家沟陈长兴和赵堡镇陈清平等人的拳法真是如某些专家所考证的那样属于张三丰—蒋发一系的传承,那么这两家为什么会没有王宗岳的拳谱?而陈家沟陈鑫所宗的是一部曹继武和戴隆邦等人著的《心意六合拳谱》,赵堡镇拳家所宗的却是形意拳门的《岳武穆九要论》,在武禹襄之前,陈家沟和赵堡镇的拳学从拳法到理法都与太极拳压根就不贴边儿。
      二、李大先生及其传人
                   武禹襄早期的传人只有李亦畲和杨班侯,见《清·武禹襄传》:班侯“读书不甚聪敏,习拳极为领悟,,禄禅遂请禹襄多课以拳技,故班侯之技多得之禹襄。”“班侯性刚骄躁,于人言词无所让,独于禹襄之技,终身钦服”。而武禹襄真正的衣钵传人就是他外甥李亦畲(1832—1892年),人称李大先生,李亦畲目睹了舅舅学拳、练拳、创拳的过程,成书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永年拳术》中记述了李亦畲从学武禹襄“心领神会者二十年,得其精妙”。李大先生在王宗岳原谱和武禹襄所写的《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要言》和《身法十要》等拳论的基础上,写出了《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五字诀》、《撒放密诀》等传世经典。李大先生出身望族,家学深厚,自幼精研儒释道经书典籍,并且善书法,他编撰了武术史上的第一部太极拳专著《廉让堂太极拳谱》,并亲手抄写·了三本,一自存,一交弟启轩,一交门人郝和(为真)。
                      李大先生不仅是近代太极拳理论的集大成者,同时对太极拳的领悟异常精深,虽身材瘦小,但各门派的高手与李大先生试技后无不诚服,《永年拳术》记载“拜门墙者益众,其最有心得者如葛福来、姚洛朝、葛顺成、李洛同、魏庆祥,本境郝和、王明德尤为精巧。”据考证,李亦畲及胞弟李启轩先生的传人中能传续有成者,以郝为真和葛/顷成为最。葛顺成字显斋,人称葛老显,师承李启轩,老显传郎舅霍梦魁,霍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传艺于东北沈阳。李大先生的衣钵传人则是郝为真先生(1849—1920年)。武学界普遍认为武派太极拳一门以郝为真先生的功夫最高,郝先生练功时可以用铁制的八十多斤大杆子,一口气连抖二百多下,内功精绝,震烁古今。《永年拳术》一书记述了郝先生的功夫:“尝袒腹卧榻上,令人以拳击之。有时其若无物,有时如击棉絮然,有时如以胶粘物,臂不能缩。”
                      郝为真先生早年协助李亦畲先生教拳,李大先生辞世后,始正式开门授徒,一时间河北地区的少年俊彦纷纷来附。郝先生门下的著名弟子以正式拜师的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阎志高(1882—1961年,17岁入门)、韩钦贤(1885—1958年)、李圣端(1888~1948年)、张振宗(1882-1956年)、王其和(1885-1932年)、李香远(1889—1961年)、李福荫(1892—1943年)、孙禄堂(1861—1932年,扣岁后拜师)。郝先生的这些弟子后来都能将武、李、郝一脉传承的太极拳学发扬光大,有的弟子甚至成为一代宗师。
     三;武式太极拳、郝架太极拳、武派太极拳
       据姚继祖先生所著的《武氏太极拳全书》中载:“经李亦畲先生传给郝为真等的架子,可谓武氏老架。郝为真在清末民初时,任广平府中学堂和永年县立小学堂武术教授时,为了便于集体教学,适合一至四呼发口令,将架式中的懒扎衣、搂膝拗步等式后面添了开合,即成郝派的‘开合太极拳架子’。”郝先生的这种做法是效法杨家,当时杨健侯已经在北京编创出适合于健身的普及性套路,而将原本修炼内功和应用于技击的拳架珍而秘之,非人室弟子不传。从郝为真传阎志高的拳架,尚且可以看到武禹襄从学于陈清平的赵堡拳架的影子,“手挥琵琶”等拳式都极为相似,尤其是“十字手”、“合手”更为这两家拳架所独有,而郝为真传给李逊之、孙禄堂等人的拳架已经找不到母拳的味道了。至于郝月如先生在上—海等地传出的拳架,据顾留馨考证:“武式到三传的郝月如删去了跳跃动作,架式纯为高架子,显为适应年老体弱者而作的改革。”近观很多武派名家们打拳则将“裹裆护肫须下势”这一基本要领都略去了,均是站着表演套路,而当今某些标榜为李家正宗传人者更是连“身法八要”都不遵守,只是挺着肚子站在那里左晃右晃。
         有一段时期,人们将郝先生修改后的普及套路称为“郝架太极拳”,但郝为真及后人均能尊师重道,对这种说法不予承认,仍主张拳得之于武家,必须以武氏命名。因此,郝少如先生在1963年出书时;定之为《试式太极拳};而阎志高和霍梦魁二位先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沈阳传艺时也一直称之为“武式拳”。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北京吴文翰师叔碍于“武式”不便于翻译成外文等原因,为弘扬一派太极拳,征得家师刘常春先生等健在的第五代名宿的认可,才将“武式太极拳”又改称为“武派太极拳”。
         近年来,有李逊之一脉的传人惟我独尊,提出郝为真先生传的只是“郝派太极拳”,而非武氏正宗,这是不顾史实的欺师灭祖,先不说李亦畲谢世时,李逊之年仅十岁,郝为真教给他的也只是自己修改过的健身架子,非是不传,而是因为逊之先生的身体素质不适于练功夫架子:笔者列出当年永年人自己留下的文史资料,就可让欺世盗名者的谎言不攻自破,第一段文字,见于李启轩的孙子李福荫(字集五)先生的《李经纶传》:“尔时禹襄年已高迈,凡有习此拳术者,远近皆来从学于亦畲……子宝廉、宝让(李逊之),均不得其传。”(见抄本《永年拳术》)第二段文字也是李福荫在1935年1月28口为《廉让堂太极拳谱》作序时写的:“福荫除受家训外,更受教于师伯郝和。”李家的子孙早在六十多年前就承认没得家传而“受教于”郝为真,那么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又怎么会冒出所谓正宗的武式李家真传的太极拳法呢!有心人只要翻开郝少如先生的《武式太极拳》和所谓李家正宗传人的《武式太极拳正宗》这两本书一比较,就会发现从拳架到拳式的名称都大同小异,都是站着打拳的健身套路。那么武禹襄创㈩的能让杨班侯折服的武式(派)太极拳究竟是个什么样?怎么个练法呢?下面且看笔者粗略道来。
      四、难练难精的武派太极拳
                      吴文翰师叔在他的大作《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中提到“践步打捶”一式的练法:“这是一个比较难练的拳势,连进二步类同三级跳远,要纵身前跳迅捷健稳,体现㈩跟踪追击之意。”看来,吴师叔所师承的李圣端先生确为武派一脉嫡传。笔者不才也能保持原传拳架的难度:“转身蹬腿”后脚不落地直接纵㈩二步半河跃出一丈多远,落地时下势“栽捶”,然后接“翻身二起脚”是蹲在地下不起身直接纵跳飞踢,这种练法不知所谓的“武式李家真传”者能否做得㈩来。近观吴图南先生传下的杨式小架也是这种练法,看来当年武禹襄传给杨班侯的拳架与今天武派的正宗练法基本目同相同。
                        阎志高先师自幼得名师传授少林、形意和八卦掌,十七岁遇郝为真先生时,内外功夫已有所成。那么阎光师传下的这种练法是否—融人武派太极以外的东西呢?我最初学拳时也有这种疑惑。前些年,我遇到了一位师承姚继祖先生‘派的传人,他虽然也崇拜伺志高的功夫,但同时又说:阎志高的形意和八卦功夫太深了,所以他、传下的拳架不纯。其实这仅是一种猜测,陈云玥(字明洁)先师也是精通戴家心意和程派八卦的大家,他曾经同时师从于阎志高和霍梦魁二位宗师十年之久(1950~1961年),深知二位大师拳架的异同:陈先生认为:阎先师传的拳架,只有“云手”是受到形意拳的“鼍形”的影响,“退步跨虎”借鉴了八卦的:“转身掖掌”,余者皆遵循了郝为真宗师的原传练法。
                      霍梦魁先生是先受业于李二先生(李启轩)的弟子葛显斋,后又拜李启轩的孙子李福荫先生为师,可谓是“李家嫡传”。但据陈明洁先生和家师刘常春先生所言:阎、霍三师的拳法除了“云手”等几个个别拳架有差异外,其余基本相同。这也说明郝为真先生确是李亦畲先师惟一的衣钵传人,某些制造“嫡传惟亲”神话的所谓李家正宗传人是在痴人谈梦,只不过是在武林中又演了一场…惟我独尊”的荒诞闹剧而已。
                      正宗武派功夫架子的练法也不是那些站着打拳的人能够臆想民出来的,它要求习练者需蹲身下势,旋躁转膝、阴阳互动而成落地梅花,这些都必须有明师身传门授,是“老三本”拳谱所未载的。人说,武式拳之所以要站着练,是因为武、李二位先师均是文人,身着长衫,不便下势练拳。据说郝为真先生效仿李大先生也身着长袍。阎志高先师曾说,郝先生在永年中学给学生上课时确实是站着教拳的,但在传授入室弟子时,不仅要除去长衫蹲身下势,甚至会脱掉上衣让弟子看清“内功”的轨迹。武、李、郝在一般学生面前身穿长袍教拳练拳是为了师道尊严,但绝不等于他们在私下里自修时也站着打拳的,否则他们留下的“裹裆护肫须下势”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旋踝转膝是双脚一起旋转,脚踵为阳,脚尖为阴,一阴一阳,阴阳互动而成阴阳鱼形的太极图,这种独门练法又称落地梅花,功深者会在土地上留下一个个圆点,而这些圆点又恰恰组成了盛开的朵朵梅花。将搏杀的拳法练得如此有诗意、如此有哲理,也只有武、李二位儒学大家才能有此造诣。
     正宗的武派太极既能慢又能快,慢练可达一个多小时,快练则只需二分钟。据偷看过阎志高练拳的前辈说,阎先生练快拳时真如一个陀螺在旋转,练至“转身双摆莲”时,可在空中旋转一圈后飘然落地。现在有人提出了太极拳有“练架”和“用架”之分,其实武派的这套拳既是练架也是用架。
     五、阎志高先师的传承
                      阎志高先师十七岁正式拜郝为真先生为师,在永年读书期间、:和考入保定武备学堂前后六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武派太极门内修炼,太极功夫曰趋精纯,期间曾多次代师与各门派的高手(包括著名的?霸州李”)此武,从而名扬京津两地。阎先师从武备学堂毕业后?通过以武会友,与李存义、杨明漪、张占魁、刘凤春等名家结为知己,后进南京政府步入政界。“七·七事变”后回清河隐居,潜心丹道,得高人传授“转天尊”,多次人山修行,内功已臻化境,1950年应霍梦魁等先生的邀请来沈阳设帐授徒,—{‘一年内收学员、弟子六百多人,今天其再传弟子已遍及国内外。在阎志高先师的门下,除天津的秘传弟子张先生和孙先生外,以陈明洁先生与刘常春先生的造诣最深。
      陈云玥(字明洁,t909—1992年),山西祁县祁城村人,九岁得戴魁和程天祥、程天禄传授戴家心意拳,十八岁闯关东落户沈阳,得程有功弟子英师久传授八卦掌,后又同时受教于阎志高和霍梦魁三位先生达十年之久,练就武派太极纯功。先师故去后,陈先生将:两家拳法揉而化之,吸取其它太极流派的精华,而创自成一脉的武派太极拳套路。刘常春先生。1925年生于大连长海广鹿岛上,幼习少林拳,l950年拜人阎志高先师的门下后,一直为阎先师管理账目、协助教务,因此得师传较多。1961年阎先师临回清河前,将拳谱、丹书赠送与常春先生,并秘传“转天尊”丹法;常春先师为普及武派太极拳而培养了一千二百多名学员,门下弟子也是人才济济。常春先生为弘扬师传而自费出版了《武派太极拳》一书,使世人得窥阎先师的太极精功之一斑。常春先生注重师门传统,谦虚谨慎,虽秘传笔者数年,但直至蓄须闭门时才公开师承关系。近年来更是与吴文翰师叔一道,为维护武派门户的尊严和武派拳史的真实性而不遗余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常春先生效仿先师,隐居于东陵天柱山,并在努尔哈赤的陵寝西侧修整出了“转天尊”道场,修炼阎先师遗下的丹法。
     现将阎志高先师一脉传承公开如下,此表因篇幅有限,没列出国内外失去联系的传人,望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