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韩起《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系列全文连载版3

[复制链接]
天堂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10-22 17:47:0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极拳的“逆思维”格斗训练(续二)



  “ 逆思维”训练的程序与结构

  “逆思维”是一种理念,“先打后练→再打→再练→再打”的顺序也只表示对流行练法的颠覆。假若我的工作到此为止,只停留在“理念”和“颠覆”上,这种探索无疑是浅层次的,而且模糊、笼统,容易使人误以为“逆思维”就是乱打。实际上,“逆思维”不但不是一味地乱打,而且有在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的“训练程序”及程序内部的“组织结构”。

  借用《企业管理学》的术语,我管在“逆思维”指导下建构的训练程序叫“拉动式”程序,管“拉动式”程序内部的结构叫“矩阵型辐射结构”(‘企管’术语中无‘辐射’二字)。什么叫“拉动式”呢?大家看下面我拿八极拳举例绘制的图示一。

  图示一:“拉动式”的八极拳训练程序

  “逆思维”是相对“顺思维”而言的,“拉动式”程序也有个对应面,对应什么?“推动式”训练程序(‘推动式’一词也为‘企管’术语)。“推动式”程序流行于各派拳术,拿八极拳举例,即下面的图示二。“推动式”的内部结构,我给它取个称呼叫“封闭型单线结构”。

  图示二:“推动式”的八极拳训练程序





  “推动式”的八极拳训练程序

  因为“推动式”是大家常见的,所以我先讲“推动式”的八极拳训练程序。“推动式”程序是“顺思维”的产物,反映在流行的八极拳中,即是如(图二)所示的“由九个层次单线纵向升级”的程序,即:第一层的柔韧练习之后,进入第二层学习“小架”;二十几个“小架”动作学会后,进入第三层训练,就是投入大量时间一遍遍重复“小架”套路(名曰:找劲练功);“小架”练习半年、一年后,升入第四层,学习“单打”、“对打”套路;因为有人称“单打”是八极拳的技法,所以到了第五层,开始拆招说手,同时学练其它套路兼之拆讲套路。

  要完成这“五层”训练,大致需要四、五年,因为训练枯燥兼之学了不能用,往往有一半的人坚持不到四、五年就离开了。说实话,离开就对了,因为留下的人再练下去,仍然停留在第五层原地踏步——继续学新套路、继续拆招讲手。

  很多教八极拳的人,根本不懂第五层之后的东西,如果他懂的话,从第六层开始,他应该教真东西了——即步法和一些秘传功法→然后再升级传授“八大招”、“六大开”之类的打法(也可叫‘技法’),同时在喂手中熟悉它们→再往上升级,是对抗训练→最后走到实战格斗。

  不管是前一种的“由第一层只走到第五层”、还是后一中的“从第一层开始,层层不落直至第九层”,它们的思维逻辑是一样的,都是由“训练推动训练→再推动训练→最后推出实战能力”。

  肯定有人疑惑:练武术由低往高、层层递进往上练,难道不对吗?

  我的回答是:这种“推动式”的程序不是对或者不对的问题,而是落后与先进的问题,比如在“推动式”的九层程序里,除了第七层和第八层的训练涉及实战,其它一至六层的训练都不与实战发生直接关系,这种各自为政、缺乏实战监测的训练,很容易发生偏错,而且练错了你自己还不知道。

  另外,“训练推动训练”,是前一层的训练制约后一层的训练,层层制约,只要有一层训练出现错误,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波及后面的训练,使整个训练出偏。

  再有,按“推动式”程序练,训练周期长,进步缓慢。

  “拉动式”的八极拳训练程序

   与“训练推动训练”、“训练制约训练”的“推动式”程序正相反,“拉动式”程序为“实战制约训练”、“实战拉动训练”,也就是说,每一部分的训练,练什么和怎么练,都要接受实战准则的支配。

  “拉动”的意思,是实战把所有的训练都拉近到自己身边,“实战”仿佛在对“各项训练”说:“你们这些训练,费劲巴力地耗工夫,目的不就是为了我实战吗?既然如此,你们必须统统受我指挥,不能各自为政。”

  一旦各项“训练直接受实战调控”了,不用说,它们——各项训练,与实战的距离会一下子缩短,原先的九层变成了(图一)所示的三层。

  层次减少是为了便于监控,看得清楚。你哪一部分训练搞错了,实战立刻站出来纠错,既不让你带着错误练下去,更不容忍你影响其它训练。

  不用说,在“拉动式”里,那种各自为政、训练只对训练负责的行为是行不通的,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一齐眼盯着实战,听命于实战,为实战负责。

  顺便说一句,在“逆思维”指导下建构的“拉动式”程序里,拒绝套路,没有套路的位置。即使练套路,也只作为训练的一种调剂。

  “推动式”八极拳的内部结构呈封闭状态

  在九层的“推动式”程序里,每一层的训练都各自独立,呈封闭状态,比如第三层的“小架”找劲,只是练找劲,它既不涉及实战发力、也不牵扯技法、连本该属于基础部分的步法都排斥了——小架里的“震脚”和“闯步”不叫步法(闯步做些调整后方可成为一种步法)。

  第三层的找劲,又不仅仅与发力、技法、步法无关,它还不关乎速度、神经反应、时机、距离感等项训练,所以我才说,“推动式”程序的八极拳,其内部的每一层训练,都各自独立——如果说它与其它层有点关系的话,也是单线的,如:找劲为发力做铺垫、“小架”为“单打”打基础等等。因此,我才称“推动式”八极拳的程序内部,是“封闭型单线结构”。

  这种“封闭型单线结构”有很多弊端,举例说,每一层的训练都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受它那一层“要领”的约束,头一宗,它就容易出现与实战的隔阂。假如那一层的要领是正确的,尽管多耗些时间,你还能练出点东西。问题是,那一层的要领——譬如“找劲的要领”,同样远离实战,不受实战制约,而长期脱离实战监控的“训练要领”,任何人都清楚,它会走向权利泛滥,把它管理的那一层的训练搞得一团糟。

  不管任何拳种,只要采用九层“推动式”程序,其内部的每一层训练,必然出现各自为政、脱离实战监控的现象,从而整个拳种在传承中大面积地走向非技击——像八极拳、形意拳、大成拳、八卦掌、少林拳等等,岂非深受落后的“推动式”程序的摧残。

  “拉动式”训练互相牵连 、受实战监控

  “推动式”的弊端,一旦到了“拉动式”的程序里,将会全面铲除,因为“拉动式”是实战调控训练,如同“市场调控企业的研发、原料供应、生产、检验、销售”,这首先已经打破了“推动式”中每一层各自为政、大权在握的局面,“部门经理”(每一层的要领),权利被削减,倘若它的“工作”(训练),不是眼盯“市场”(实战),就会遭到严厉地指责——训练稍微偏离实战,实战这个总司令就下令调整训练。

  实战对训练的调控,是通过“对抗训练”这一手段达成的。比如“撑捶”发力训练(单发和连发),就是在空练与对抗的循环往复中进行的。

  拿人练发力有很多好处,它使你的拳脚产生实战感,使你的拳脚技术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正确——既实战中的正确,它能过滤掉你在空练时意识不到的错误。如果你的“撑捶”发力是与步法结合的,那么这种对抗中的发力训练,连你的步法都练到了,如果你连发两个“撑捶”,那么不管你是借助“三角步”还是“修正了的闯步”而发,这“撑捶连发”已悄然转化为实战打法,而在对抗中练习实战打法,不用说,已走到了实战的大门口——在对抗训练中精练、熟练的“撑捶连发”,遇事,出手就能打人。

  出手就能打人,表明你的“撑捶连发”已不仅仅有力度、有步法,还必然有速度、有适时的出拳时机、有机敏的反应、有良好的距离感、有强烈的战斗欲望。这些速度、时机——等素质哪来的?就是从上述对抗练习中来,道理明显,当你连发两个“撑捶”打向你的同伴,难道不需要把拳打快点?拳快了,你就不寻找恰当的出拳时机吗?时机有了你反应不过来也打不着人,所以你的反应得快,得在合理的距离上发力,得有饱满的战斗激情。

  看了嘛,一个对抗中的发力训练,串出这么多东西,把发力、步法、打法、速度、时机、反应、距离感、激情都练到了。相对于“推动式”中的“封闭、单线结构”,“拉动式”的内部结构是不是呈现为向四外“辐射”?

  当然,在“拉动式”程序里,速度有速度的专项对抗训练,反应有反应的对抗训练法。且每一项能力的练习都有一套从简单到综合的方法。

  不言而喻,这套从理念(逆思维)到程序(拉动式)再到结构(辐射)的新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八极拳适用,其它的拳术也适用。

  譬如赵道新,他的训练法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虽然赵道新不曾把他的训练法升华为一种概念和程式,但看他在《道新拳论•谈训练方法》中的两段话“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把实战视为艰苦和危险,并作为最后才能进行的高级训练是不对的——应把实战作为家常便饭”。赵道新分明是暗合“拉动式”程序的,假如赵道新不遵循“实战拉动训练”理念,他何以主张“在执行了短期的基础训练后,就要以爆发力训练与实战训练为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