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生活] 端午节起源考

[复制链接]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6-9 10:24:25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端午节起源考

据文献记载反映,有关端午节的起源其实比我们想像中经历了更多转折和误会才被「定形」下来,当中有很多是一厢情愿地为这个节日附上主观的标签和色彩,可能与事实相去甚远。

我们发现,有关的史料比一般人所知的丰富得多,虽然有关网页也算不少,却多是只谈谈屈原,近代简化和美化的主流材料而已。因此,为了帮助大家追本溯源我们姑且大胆试图暂时扮演红娘的角色,使资料汇集,为各方有心探究钻研的人撮合,让资料交流。

身为教育工作者,笔者明白这工作对教育下一代亦具意义。尤其当学生作「专题研习」时,这网页可提供合适的教育材料。

以下几段是完完本本的照本抄录,读者应自行以慧眼判别。

《辞海》(1005页)之中「端午」条短短一段,却立刻令人如入五里雾中﹕没有半只字提及屈原或龙舟,只轻掠「角黍」(棕子),大部分是谈节令。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注﹕『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亦作端五。《岁时杂记》﹕『京师市廛人以五月初一日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又名端阳、重五。按《容斋随笔》云﹕『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张说上《大衍历序》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一夜献之。』宋璟《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为端午也。』

另「龙舟」条几行字之中亦几乎全讲帝皇所乘之舟。

《中国文史百科》(张岱年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295-6页)有以下详细的一节,但有关屈原的描述,却又只是聊聊八十多字。照录如下﹕

〈吃棕子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吃棕子、插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挂香袋、斗百草,热闹非凡。瑞午习俗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纪念曹娥。晋人虞预《四明丛书‧会稽典录》载:『孝女曹娥者,上虞人。父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迎伍君神,迎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号幕思盱,乃投瓜于子江,存其父尸。曰:「父亡,此瓜当沉。」旬有七日,瓜偶沉。遂自投江而死。三日后,与父尸俱出。』故浙江地方民众每年五月白祭悼之。一说祭「地腊」。《道书》曰:「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纪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当然,在民间流传最广的当数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之说了。

棕子,又名角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代,后传至今,民间仍盛‧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江后,人们多用米装于竹筒于是日投人江中以为纪念。后来演变为用竹叶或苇叶包米。棕子各地风味、形状、大小、馅子均不相同。北方以江米小枣棕子为佳,南方更盛,有苏式广式之别。苏式棕子有白米棕、赤豆棕、豆沙棕、鲜肉棕、火腿棕等。广式棕子有椰蓉棕、莲蓉棕、烧鸭棕、豆沙棕、叉烧蛋黄棕等,五花八门,举不胜举。

端午入夏,百病易侵。为此,人们常在门口悬钟馗像与桃印以辟邪。同时还采取一定的药物方法,如在门口插菖蒲与白艾。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提神、杀菌、开窍之功用。白艾为温气血,散寒湿的良药,用此薰房舍可以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雄黄酒也是端午节必饮之酒。雄黄有解毒杀虫、消肿清凉之效。端午饮雄黄酒,小孩抹雄黄于额,可以防止天暖毒虫相侵。《白蛇传》就是借用了雄黄酒这一功能,写了许仙误信法海之言,端午时强迫白娘子饮雄黄酒,致使她显露真形。不过,物极必反,雄黄酒饮用过度则会中毒。五月初五又是赛龙舟之日,江中万舟竞发,击揖声与岸上观众的呐喊助威声相和,人头攒动,形成极为壮观的场面。

我国许多少效民族也有过端午节的习俗。如满族「拜天」、「射柳」,彝族采药治病,么佬族抬纸船至野以为驱虫用,瑶族门悬葛藤以避邪驱鬼。可见此俗传播之久远。」

*** *** ***

对像是高中生的《中国文化常识》(王尔龄主编: 香教教育图书公司,1994)第43页的「端午」条前半是主流常识,后半不讲不知。照录如下﹕

「说到端午,人们不期然想起竞渡与吃粽。何以有这些习俗?相传跟纪念屈原有关。相传战国晚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政敌逼害,先被怀王放逐,再遭顷襄王谪流江南。他目睹国家政治败坏,于是在五月初五于秭归(今属湖北省)投泊罗江自尽,当地人民驾舟追救,未能救起,演变为每年竞渡的风俗。相传端午棕也是在沉江纪念日裹煮的,用以祭祀屈原。

其实,古代竞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阳都有,后来才以端午为主。不讲不知,粽子也本是夏至节俗,自从有了端午粽,亦成为端午的专利了。

汉人重视五月五日与夏至相同。至今,端午风俗有不少是从夏至传来的,如端午「采杂药」便是一例。端午既在仲夏,把夏至的某一些风俗借来,也很相宜。」

*** *** ***

另外在网上暂只找到马来西亚的唐人街有专页值得引录,名为「端午节特辑」(http://www.chinatown.com.my/ack/culture/dragonb/story.html )。

短短一页。照录如下﹕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 *** ***

现在,大家且看看一般网页或比赛场刊如何介绍这节日的起源和习俗,作一比较。例如香港旅游协会[2001年升格为香港旅游局]为"国际龙舟邀请赛"而编写的场刊,就这样写屈原和粽子:

有关屈原的传说

端午节源于中国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大诗人屈原忠君爱国,官居三闾大夫,深受人民爱戴。岂料其后朝中奸臣当道,他为谗言所害,被谪江南。也许是因为愁绪难遣,又或者是要表达对朝政腐败的一种抗议,在五月初五日那天,他竟自投汩罗江,以死殉国。屈原的一份高尚情操令百姓感动,当地渔民知道他的死讯后,纷纷划艇至江中,以桨橹击水,敲锣打鼓,驱鱼寻尸;又投粽子入江,以祭屈原亡魂。

从此,每年农历五月五日被定为端午节,以纪念屈原;而吃粽子及赛龙舟的习俗亦一直流传至今。

应节食品--粽子

粽子由来,始于纪念屈原,但其独特的金字塔外形及以竹叶包裹的方法,则是后来才出现的。据说,渔民将米饭团子先用树叶包裹成金字塔形,再捆上五色彩带,作用免此物掉入江中后被海龙王吃掉。后来,此制作方法广泛流传,便成一项传统。

又由于人们包裹米饭多用棕榈叶,于是索性取「棕」之谐音,将此种食品称为「粽子」。



来自群组: 談詩論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