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纳速健身 首页 八卦武术 查看内容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2013-5-8 20:25| 发布者: awagink| 查看: 2696| 评论: 0

摘要: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 董海川生于清朝嘉庆三年(一七九七年十月十三日),卒于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原名继德,后改为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自幼好武,云游四方 ...
    


清朝咸丰年间,董海川于北京传授
八卦连环掌,简称八卦掌". 董海川生于清朝嘉庆三年(一七九七年十月十三日),卒于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原名继德,后改为海川,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自幼好武,云游四方。投名师,访高友,学习了多种拳术,取其精华,整理了一套较完整的拳术套路练法——八卦掌。

   
董 老先师因为乡里打抱不平,涉嫌命案潜逃至京都肃王府为太 差。匿迹消声,不露锋芒。府中人皆不知董公为技击家。当时有肃王府护院总管,自荐演武献技于演武庭前。肃王大悦。来宾及府中多人围观,人潮水泄不通。此时 肃王唤董公献茶,由于观众拥挤,董公难以进入。他于情急之下,一手托盘,一手提壶,纵身跃过人墙,送茶至肃王面前,为客献茶。肃王大惊,问道:“你也精通 武艺?”答曰:“略知一二”。肃王下令叫董老先师当场表演。先师从容献艺,只见他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神出鬼没而多变。身体左旋右转,时高时低,身起 时高一丈,身落时如鹞子钻林,行云流水,滔滔不绝。观众见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正在此时,先师提气腾空,跃起数尺之高,旋转而下,落地无声。王爷大 惊,问道:“此术何名”当时董老先师寻思,此掌乃自己所创,并未定名,情急之下乃定名为“八卦掌”。从此八卦掌开始见露头角。后来他又根据八卦学说加以整 理补充,使之日臻完善,这是后话。
   
当 时,肃王又命董公与总管比武,以分高低。不到两个回合,董公一掌将对手打翻在地,对手含羞而走。后来肃王命董老先师为肃王府护院总管。从此,董老先师名声 大震,授徒日多。最著名的弟子是尹福和程廷华。董老先师去世后,尹福,程廷华二人对八卦掌加以发扬光大,承先启后。遂在清末慈禧年间盛于民间。

 

董海川小传
    董海川1797年出生于文安县城南朱家务村。董氏祖籍 ,明代迁居河北藁城,后又迁雄县开口,数传后,开口村董继德始移居文安朱家务。继德有二子,一名董守信,一名董守业。董海川是董守业之子。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长手大,膂力过人,擅长技击。他自幼嗜武,不治生产,性好田猎。少年时即以武勇称著乡里。弱冠后技益精湛。清咸丰年间(1851— 1861)因事(一说避祸)南游,足迹至吴越、巴蜀和江皖。其间曾避乱山中,受道家修炼术的启示,遂结合武术攻防招术,创编成转掌—二八卦掌雏形。
    清同治四年(1865年),董海川至京师,初充清官宦官,旋因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引起同人猜疑而改隶肃亲王府。董初为散差太监,后升任七品首领职。肃王 太监中有个叫全凯亭的,略解武技。一次偶然窥见董海川练习武技,慕董武功高深,跪求录为弟子。此后,董海川的拳技渐为人知。其术以绕圆走转为基本运动形 式,区别于过去流传的拳术,武坛人士称之为‘平日所未闻末睹者”.一些怀疑其术技击实用性的武技家,纷纷来与董海川较量.精于罗汉拳的尹福,擅长摔跤木的 程廷华,善用连腿的史继栋,以大枪著称的刘德宽等少壮武豪,相继败在董海川手下,求为董门弟子。据董诲川碑铭载:“十数武士围攻,手到皆疲。”“更有剑戟 专家.特与公赛,公赤手空事,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靡。’‘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董 海川名声日隆,弟子日众。不数年,董海川始传的八卦掌,就传到各地,在武坛形成一大流派.
    同冶十三年(1874年),董海川因老辞职,游居弟子家,专事授徒。“游其门者,常敦十百人。”“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
    董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迁葬京西万安公墓,有碑铭数幢环墓前后,后世编有多种崇尚董海川武 功的传奇故事,其中以话事小说《雍正剑侠图》,影响最广。该书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给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渊源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摘自秦天寿主编《董海川与八卦掌》一书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嘉庆二年(1797年)出生于直隶文安县朱家务村。他幼时聪明过人,嗜武成癖,秉性刚直,疾恶如仇。终日钻研文武两途,凡家传武功,一点即通,且能举一反三。
    一次,董海川来到辽宁,见一个道童在青石上练习穿掌,感到新奇,与之较量,竟败于小道童手下,于是拜童子之师毕澄道长为师,经过长期潜心研习,利用道家八 卦图中的无极圈和干、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字(即八卦方位),从其变易之理中悟出了八卦掌。他善于吸取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充实自己,他的技艺 不断提高,臻于化境,成为八卦掌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董海川下山后,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作过许多除暴安良之事,被官府追捕,乃自宫为寺人。后来投奔京师肃王府,任司膳太监。一天王府大排筵席,大听宾客如 云,一般侍者无法行动,而董海川运用八卦掌步法,上菜,斟酒,在人群中耸容穿行,举座皆惊,人们这才知晓他身怀绝技。
    由于董海川爱打抱不平,引起武林中某些人的忌妒,一天深夜,某拳师携带 悄悄来到他的居室窗前。刚刚举起 。董海川已从打坐之处一跃而起,一掌将对方击与数丈之外。
    光绪六年,董海川无疾而终。
                                                                             摘自《中华传奇》
董海川生平考  
一.籍贯  
董 海川,河北省文安县城南朱家坞村人。其董氏家族于明朝初年,由 迁至河北藁城,约在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一度分化,其中一支迁至今河北雄县开口村(原属霸县)。数代后,开口村董继德再度迁居文安县富管营 村。后因屡遭水患,移居朱家坞,至今已传袭繁衍二十一代。据实地走访文安调查证实:董继德生有二子董守性、董守业。其中守性无后,守业有子三人,长子董德 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明魁即后世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  
二.董海川生卒考
有关董海川的生卒年代,今人说法不一。早期记述多 言其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卒于光绪八年(1882),享年八十五岁。此说迄今仍为不少八卦掌界同仁所沿用。 最早对此提出异议者,见1932年由许禹生(1878-1945)先生主编的北平《体育月刊》一卷五期文《记董武师》,文载:“董海川卒时年六十又六”。 今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先生在其《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中出具文安董氏故里董绍勤老人提供的材料:董海川比董书山大四十岁,书山生于1853年,故海川 应生于1813年,即清嘉庆十八年。 然而董氏家族后裔对此说法不一。据朱家坞村董学贤的叔父董绍亭老人1990年提及:董明魁比我父亲董书山大六十岁,我父亲又比我大五十六岁,我现年七十 七,生于1913年,我的父亲董书山生于1857年,按我父亲的生年,前推六十年,是1797年,所以董海川生于清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才是正确的。 此外,民间尚零散流传有生于清嘉庆元年、嘉庆六年、九年的不同论述,其众说纷纭可见一斑。 清末文举、尹福早期弟子曾增启,字省三,原名金毓慧(1862-1951)在其著作《八卦转掌汇览》中记述:“太师同治四年北来”。 由此推算,董海川如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那么同治四年,即1865年北来京师时的年龄为68岁。考虑到人的正常生理,今人60岁业已退休。在当时 的社会背景下,以如此高龄入府当差的可能性令人质疑。 据已故李子鸣先生在《董海川先师轶事》一文中写道,尹福从师董海川时:“当时先师年五十有余,盘腿坐在炕上”。 今尹福曾孙尹希圣证实:据老姑奶奶(尹福之女尹金玉)提及,曾祖父20岁,拜董海川为师,当时董公盘腿坐在炕上。 而尹福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20岁当为1860年前后,倘若董海川果真生于1797年,那么1860年时,董公业已六十有三,而非“五十有 余”。 ......( 限于篇幅,诸多论证示例从略) 通过对董海川生平履历的走访取证,结合繁杂的文史资料对比调查,客观的认为:董海川约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卒于光绪八年冬,享年约69岁的记述,较为真实可 信。  
三.出游与江南学艺  
截至到目前,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述,见于清光绪九年(1883)春二月,由尹福等人为其师所立墓 志铭文,该碑文由铁岭贵荣撰笔,沈阳人清山以草书写就,文字精美流畅,为今人研究董海川的生平,及八卦掌的早期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碑中记述:先生“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 道是碑文中关于“及长,遍游四方”的记述,颇耐人寻味,今人说法不一。 一说:性豪爽,喜交游。 一说:外出谋生。 更有云其因一命案牵连,以致逃匿在外的说法。 考虑到当时“父母在,不远游”的人文背景下,董海川只身离家,足迹远涉“吴越巴蜀”,想来定有其特定原因,只是因时隔久远,其中详情今人已不得而知。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之句,虽失之梗概,然而确较为直观的为我们表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遇者偶遇,黄冠者道士,得其所授,于是乎精通武技。所述 中的不详之处,诸如:董海川于何时何地遇黄冠;黄冠者是何人;所授他何技等等,均成为后世关注的焦点。 光绪九年(1883)碑文: “及长,遍游四方,所过吴越巴蜀”。 光绪三十年(1904)碑文: “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后技益精,访友于江皖,迷失道入乱山中”,“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无其处”。 孙禄堂1916年《八卦拳学》: “八卦掌,不知创自何时何人,闻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击,好遨游,当涉迹江皖中遇一异人传以此技”。 姜容樵1929年为黄柏年《龙形八卦掌》一书作序: “海川先生访道于江南渝花山,遇修士,授以河洛书图,教以八卦艺圃,是为八卦掌之始”。 民国十九年(1930)立石董公墓志: “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弱冠后,侠游江南九华山上,得遇仙传艺,遂大精”。 孙锡昆《八卦拳真传》1934年版: “董师勇武过人,赴江皖访友,为得道之高人引入山中,授以八卦掌法”。 吴图南1936年所著《国术概论》: “尝于山中遇道士毕澄霞者,见其演习穿掌于青石之上,伶俐活泼,轻巧动人,遂师事焉,山居三载,造诣颇深,创八卦掌,以教后世,盖因海川精究名家拳术,融 会贯通,结晶得此,其术之精不亦宜乎”。 通过以上前后跨度五十余年,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料对比,今人不难清楚的看出,后世对于董海川早期的江南学艺,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认识过程。至于董海川是否于九 华山从毕澄霞学“八卦掌”之考,关系到八卦掌的历史源流,对此今康戈武先生及吴志泉、黄万祥先生,均以九华山实地考证为据,分别与以论证,其结论不 一。  

四.充宦官入府当差  
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生前曾以《有关董海川身世之谜》为题,撰写文章记述:董海川艺成后,投身太 平天国,因身负使命入京,割阉卧底,以为内应,寻机刺杀咸丰,后因义军败北,咸丰病故热河而栖身内廷。 想前人治学,以严谨著称,树碑立传更处以谨慎。鉴于墓志所载:“不意中年韬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之 语,文中所用不意、竟之言词,无形中显露出作者对其师身世的不解及感叹。至于司马迁受宫刑而成废人之事,世人皆知,墓志作者于此特示例提及,其用意何在 呢? 查清室太监来源有二,一者自幼家境贫寒,倚此做为谋生之路。二者因犯有重罪,净身当差可免处死。 值得提出的是,刻石于1883年墓志背阴的一段铭文,今少有提及,史学界亦没有给与高度重视。文中记述:“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不扫荡乎烟 尘”。想来“壮年仗剑从军”当在“中年充宦官”之前,如何看待董海川的“壮年仗剑从军”,先今观点不一,且由于时隔久远,今人已无从考证。 1928年秋,万籁生先生所著《武术汇宗》中关于:董后触律,受腐刑,废为宦者,供职内朝的记述与上说颇符,且与传言中董因故犯有命案颇多吻合,似较为可 信。
五.晚年传拳民间,声名显赫
清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董海川因故北来京城,投身四王府当差,因“疾恶如仇,时露英气,同人 即起猜嫌,改隶肃邸”。此后董公武技渐为人知,并首开武术界之先河,取依圆走转变换掌势之法,创八卦掌之雏形“转掌”,始授门徒。清同治十三年 (1874)后,董“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舍”,常游居弟子家中,专事授徒,“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仅见于墓志碑阴中所记门徒,就达 五十六人,董海川声名远震。不数年,董公所传掌势经后人“复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术,代代传流”,遍布各地。形成武术一大门派。

八卦掌创始人董公海川旧墓碑文

臧学范

  八卦掌创始人董公海川,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冬逝世后,由尹福等弟子,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先后共建碑四座,记载其生平事迹。奈日久年深,受风雨剥蚀,又遭“文化大革命”破坏,碑文已受损坏。
  1981年,由八卦掌三代名家李子鸣先生等后人,将董公坟墓及四座碑迁至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后,考虑碑文的历史价值,故拓碑文珍藏。
  今天,为研究董公历史,介绍碑文如下:
  第一块碑,为清光绪九年(1883年)所刊。碑的正面上部书“后生宗”。碑文为草书,录于下:
  董先生志铭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县城南牛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驰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 方,所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易中年蹈司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嫉恶如仇,时露英 气,同人即起猜嫌,改隶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工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会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 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风采。及至弥留之际,从者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 茔葬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志,以伸响往之忱!光绪九年二月立石(图1)。


   第一座碑的阴面,上部书“徵者攸远”。碑文为:先生其有气之所钟义,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为隐君子,亦 可蠖居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而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生。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 然其 !
  门生:
  尹福马维骐史纪栋程廷华宋长荣
  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志
  张钧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份
  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钖坤王辛盛
  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朱紫云宋永祥
  李万有樊志湧宋龙海王永泰彭连贵
  傅镇海王鸿滨谷步云陈春林王廷桔
  双福李长盛徐兆祥刘宝贞梁振蒲
  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芳
  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
  何六郭通海徐鹤年冯广廉李春年
  陈泮
  小门生:
  钱本山张逸民马贵杨俊峰刘金印
  文志奎玉王志世亭居庆元
  刘印章耿玉林
  大清癸未春铁岑贵荣撰沈阳青山书(图2)。
  下列门生没有参茔葬(李子鸣先生提供)
  全凯庭阮珍古梁世珍张怀山种香林
  吴茂亭李云贵刘德宽梁乐
  第二座碑为尹福率师弟及弟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所立。
  碑正面上部书“永垂不朽”。碑文如下:
  文安董公墓志
   名之于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而名不传者;有操必胜之术,而乃韬光养晦,转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显若。吾师董公殆其人欤。公讳海川,文安人,生 有神力,幼以武勇名乡里。弱冠技益精,访友于江皖间,迷失道入乱山中,终日不得出,饥困无聊,度无生理。忽有人于山巅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则其人 谓之曰:师候汝久矣。因导之行见,庙宇奇幻,类非人世。蜿蜓而入,历数处,一道者装,童颜鹤发,遥之曰:“汝来何迟乎。”遂日授以击刺进退之法,炼神导气 之功,凡其所传,皆乎平日所未闻未睹者。居久之,又谓曰:“汝行矣,可以问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视,则烟云飘渺,已失其处噫。此公至诚所感,所遇者殆 仙欤。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艺又获自仙传,此后遂无有能致之者。后缘事入肃邸效力,蒙赏七品首领职,以故。公在都之时多。公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世,然既 负绝艺,游其门者,常数十百人,名由是历久弥彰。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犹啧啧称道弗哀,福等久忝门下,未忍没其芳,微用特略志梗概,铭诸点石云。

  大清光绪三十年在门逢执徐仲春上完。门人尹福等敬立(图3)。
  第三座碑为马贵等人敬立。碑正面上部书“林武正宗”。碑文如下:
  董公墓志
   董公海川,河北文安人,力大貌奇,方腰骈肋,素好技击,勇武过人。弱冠后佚失江南九华山上。得仙传,艺遂大精,十数武士围攻,手到皆疲。尤有奇者,屋上 黄鸟群噪,公耸身上跳连擒其三;更有剑戟专家,特与公赛,公则赤手空拳夺其械,踏其足,赛者皆糜。公手长过膝数寸,故拳掌出人意外,皆难防范。因有异术, 名噪一时,争相师事,前后门徒不啻千百,深恐枝派繁演,系统紊乱,公议二十字传统,并刊碑以垂永久。
  传统字:
  海福寿山永强毅定国基
  昌明光大陆道德建无极
  中华民国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马贵、冯俊义、何书奎、张殿凯、尹玉章、卢书魁等公立(图4)。


  第四座碑为卢书魁等人立。碑正面上部书“国术先觉”。碑文如下:
  公安董公墓志
   公董氏讳海川,文安人,生有大力,以武勇称于乡里。弱冠后,遂以武术名游其门者,约有数十百人之多。至今,都人士犹称道弗哀,此其艺断非常人所能及也。 盖当公之略历,始知公之挟艺,实为得之于仙矣。至于仙转之妙,前人论之綦详,书魁毋庸赘述。所最令人钦佩者,公之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人,而卒享大名于 后,世噫公之艺术,冠绝群伦,书魁虽未得公为徒,而既私淑诸人,殆无异亲炙于公门下也。书魁受业获益良多,故感公之大德,而铭之于石云。
  第四世后学卢节魁等敬立
  第五代后学汪慧敬书
  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上章敦仲春日上(图5)。
  注:第二座碑至第四座碑碑阴面未拓。

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的墓碑
董海川碑铭
  八卦掌自清末董海川先生传世至今,由于缺乏详尽的记述和史料考证,不知其确切来源。现将董海川先生墓地原碑的碑文和迁墓后的碑文抄录如下,供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考证。
光绪九年碑铭
董先生志铭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 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应临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英 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 至弥留之际,从人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茔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 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尹 福、马维棋、史继栋、程廷华、宋长荣、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志、张均、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锡章、王 辛盛、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宋紫云、宋永祥、李万友、樊志涌、宋龙海、王永泰、彭连贵、付振海、王鸿宾、谷步云、陈春林、王延桔、双福、李长盛、徐兆 祥、刘宝贞、梁振圃、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芳、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何六、郭通海、徐鹤年、冯濂、李寿年、陈泮。
小门生:
张逸民、马贵、杨峻峰、刘金印、文志、奎玉、王志、世亭、居庆元、刘印章、耿玉林。

碑阴面
    铭曰:
先 生之闲气之所钟也!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而为隐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 而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生。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 !
大清癸未春
铁岭贵荣撰
沈阳清山书

董海川碑铭
  八卦掌自清末董海川先生传世至今,由于缺乏详尽的记述和史料考证,不知其确切来源。现将董海川先生墓地原碑的碑文和迁墓后的碑文抄录如下,供广大武术爱好者研究考证。
光绪九年碑铭
董先生志铭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少任豪侠,不治生产。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及长,遍游四 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应临搜奇,以壮其襟怀。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英 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及 至弥留之际,从人启其手足,诚如铁汉。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因茔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 往之忱!
                                                                      光绪九年春二月立石
尹 福、马维棋、史继栋、程廷华、宋长荣、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志、张均、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锡章、王 辛盛、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宋紫云、宋永祥、李万友、樊志涌、宋龙海、王永泰、彭连贵、付振海、王鸿宾、谷步云、陈春林、王延桔、双福、李长盛、徐兆 祥、刘宝贞、梁振圃、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芳、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何六、郭通海、徐鹤年、冯濂、李寿年、陈泮。
小门生:
张逸民、马贵、杨峻峰、刘金印、文志、奎玉、王志、世亭、居庆元、刘印章、耿玉林。

碑阴面
    铭曰:
先 生之闲气之所钟也!何生而有异于人?脱令壮年,仗剑以从军,吾焉知其所不扫荡乎烟尘?即不幸而为隐君子,亦可蠖屈以完身。乃郁哲而白圭有玷,岂其有隐痛, 而生不逢辰?然身虽泯,而名则荣。其谁曰,不抱璞而全生。呜呼!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禁抗怀屠狗,独黯然其 !
大清癸未春
铁岭贵荣撰
沈阳清山书
更多精彩扫描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纳速健身”!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