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气功与养生] 周易筮法:蓍草卜卦为何灵验通神

[复制链接]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4 08:59:3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周易筮法:蓍草卜卦为何灵验通神



占卜用的蓍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易》筮法的占具是蓍草。《周易·系辞上》:“蓍之德,圆而神。”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有圆而神的美德,所以把它作为《易》筮的最为理想的运算工具。《说文》:“蓍,蒿属,生千岁三百茎,《易》以为数。天子蓍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在阶级被划分之后,就连占测用的蓍草也要按照人所处的社会地位而分出等级来,天子为最高一级,要用长高到九尺的蓍草,依次等而下之,老百姓是最低层,只能用长高三尺的蓍草。晋张华《博物志》说:“蓍一千岁而三百茎,其本已老,故知吉凶。”恐怕人们很难找到已长了一千年的蓍革,那怎么办呢?人们心照不宣,一眼就能识别出古人故弄玄虚之处,总是想办法变通。

孔子死后三百多年,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儒学上升为正统地位,孑L子受到历代帝王的追封,直到追封孔子为“圣人”、“大成至圣先师”。这样以来,孔子墓地里的蒿子草就成了神圣之物。孔子又被认为在晚年曾整理《易经》,撰写《十翼》,所以,“圣墓蓍草”就成为最为理想的筮占工具了。现在孔府所藏《林庙通纪诗》中,就有一首是说圣墓蓍草的。

蓍草

苞蓍占卜吉祥呈,一本芃芃五十茎。

八卦五行形象合,钟灵毓秀不虚生。

蓍草是孔子故地山东曲阜的“三宝”之一,也是孔府进贡皇宫的贡品,其贵重不言而喻。据说孔子墓地长的蓍草茎杆有八棱,以象八卦,用这种蓍草占筮特别灵验。其实,中国北方到处都生长这种蓍子草,与孔子墓地的并无两样。一般人搞不到圣墓蓍草,就用当地的蒿子草代替,这叫做“心诚则灵”。

在蓍筮盛行的两汉时期,京房等又创立了纳甲筮法。这种筮法的最大特点是给卦中的各种因素都配以五行,充分发挥五行的生克冲合刑扶关系,这是对春秋筮法的发展。然而,汉代仍是以蓍草取卦。到了隋唐时代,大多采取三钱代蓍取卦法,这比用蓍草取卦就简便多了。

在解占方面,春秋太史基本上是以卦爻之象和卦爻之辞为依据,不用五行。西汉以后,继承了春秋太史以辞象解占的方法,又掺入五行。明、清之际,解占的方法又为之一变。以明代胡宏著《黄金策》、程良玉著《易冒》、清代林屋山人著《卜筮正宗》,野鹤老人著《增删卜易》为代表作,取卦用三钱代蓍的六摇法,解占方法抛开了卦爻的象辞,注重世爻、应爻、用神、丹建、日辰、动爻所属五行的生克制化、刑冲害合、旬空、月破、六亲、六神等关系,以及飞伏、返吟、伏吟等于支学说的内容来判断吉凶,并且在解占过程中仅取地支五行。这种方法在民间颇为盛行。对于一般人来说,不用再专门去研究深晦艰涩的卦爻之辞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样也可达到占测的目的。而且,这种三钱代蓍的六摇法,简化了蓍草取卦的繁琐程序,使人们很容易掌握和运用。这样以来,《易》筮走出了上层文人的书斋,确实大众化了。

值得提出的问题是,三钱代蓍筮法虽然在民间颇为盛行,但是,它并没有淘汰掉蓍筮,取得取而代之的主导地位。它与蓍筮二者基本上并行不悖,一直在人们当中流传。

有人指出,三钱代蓍筮法不能称之为《易》筮。理由是它不符合《易传》中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一系列规定,而且判断时也脱离开卦爻之象和卦爻之辞,它与《周易》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推倒三钱代蓍筮法。它毕竟也有了千年以上的历史,它同蓍筮一样,都是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正确的态度,只能是对它们都要加以研究探讨,从中或者能发现点什么,或说明点什么。

进行蓍筮的第一道程序就是要举行一定仪式

先秦的蓍筮礼仪在《仪礼·士冠礼》中有记载。在那个时代贵族为决定大事要进行占筮,首先按照所要占问的事情的类型来选择占筮的时间。占问关于外部的事情要选择阳日占筮,占问关于内部的事情要选择阴日占筮。其次,是在宗庙内举行占筮。占筮时,求占的贵族穿礼服戴礼帽,站立在宗庙门的东侧,面向西;执行占筮的太史也要穿礼服戴礼帽,站在庙门西侧,面向东。提前已在门内铺好竹席作为占筮场地。太史在西塾中取出蓍草,向贵族请示占问的内容后,跪在竹席上进行占筮。占筮的步骤是:首先向神灵提出所要占问的问题,称为“命筮”;其次是用蓍草推演求卦;再次是把求得的卦象符号画在木板上,并交给主人过目;最后是向主人报告判断的结果。

唐宋以来民间占筮的仪式比先秦简单一些。南宋朱熹《周易本义·筮仪》有记载。要选择座北朝南开门的清洁房间作为蓍室,房间中央处放床,床上放木架,用于搁置蓍策(蓍草)。执行的筮者穿清洁衣冠,面向北站立床前,先洗手焚香致敬,然后向主人问明所要占问的问题,即可进行占筮。经过命筮祷告、揲蓍演卦、画卦、分析判断四个过程,最后向主人报告得出的结论。


来自群组: 劍膽琴心及談詩論武

精彩评论8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4 10:34:06
“大衍之数”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4 14:16:30
本帖最后由 鐵冰心 于 2015-7-4 14:18 编辑

上古《 蓍筮法 》
在上古時期,有一套占筮的古老方法,記載於《 繫辭 》之中,後世人稱為:《 蓍筮法 》。(「蓍」就是:蓍草,為稀有的草本植物。)古人利用蓍草的枝莖,去葉製乾,而成為占卦的工具。現代已很難找到蓍草,因此大多數人都以竹籤代替,如喜歡美觀一點,可找花梨木、酸枝、黑檀或紫檀木而製成的木條,以代替蓍草。
以下筆者先節錄《 繫辭 》中的原文,之後再逐句以白話作解釋:
原文: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1. 原文:「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解釋:天地宇宙間之數理為五十,只用四十九。( 因不可以用盡,物極必反 )
2. 原文:「分而為二以象兩」
解釋:分而為二,代表:兩儀
3. 原文:「掛一以象三」
解釋:( 在兩儀中再拿起一枝 ,變作三樣東西 )代表:「天人地」三才
4. 原文:「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解釋:以四數分揲,代表:「春夏秋冬」四時。( 註:揲 ‧ 粵音:「碟」或「舌」。筆者讀:「碟」音。
5. 原文:「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解釋:將餘下的蓍草,夾於指縫之間,象徵:閏月。五年有三閏,所以之後再重覆步驟。( 註:扐 ‧ 粵音:「勒」,解作:指縫。)
6. 原文:「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解釋:天數有五個( 一、三、五、七、九「奇數」 );地數有五個( 二、四、六、八、十「偶數」 )。五個天數及五個地數各自合十。天數相加為 二十五(1+3+5+7+9=25);地數相加為 三十(2+4+6+8+10=30)。天數加地數總和為五十五(25+30)= 55)。
7. 原文:「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解釋:以天地數之變化而神通( 預測未來 )。

現在將《 蓍筮法 》的求卦方法,以白話解說:
準備五十支蓍草( 可以用竹籤或木枝代替 ),之後將其中一支抽起不用,現在餘下用四十九支蓍草,便可以開始 ……
首先「求初爻」
將 49 支蓍草,任意分成左右兩堆( 代表:兩儀 ),假設左堆有 23 支;右堆有 26 支。再任意在其中一堆抽起一支(代表:三才),假設是在左堆抽起 1支,可放在尾指及無名指的指縫間( 現在左堆有 22 支 )。跟著將左邊的一堆蓍草,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的可以是1支或2支或3支;又因易數不可取盡,因此如果沒有餘數,便抽起 4 支作餘數。之後將抽起的放在指縫間。))言歸正傳,剛才應該是餘下 2 支的蓍草,跟著放在尾指及無名指的指縫間;之後將右邊的一堆共 26 支蓍草,亦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的 2 支蓍草放在尾指及無名指的指縫間。之後將剛才左右的 4 支 … 4    支一組組的,再重新組合成一堆(左 20 支 + 右 24 支 = 44 支 ),此時已完成「第一變」( 而夾在尾指及無名指的指縫間之蓍草繼續夾著 )。
現在開始「第二變」,將剛才餘下的 44 支蓍草,任意分成左右兩堆,( 代表:兩儀 ),假設左堆有 19 支;右堆有 25 支。再任意在其中一堆抽起一支( 代表:三才 ),假設是在左堆抽起 1支,可放在無名指及中指的指縫間( 現在左堆有 18 支 )。跟著將左邊的一堆蓍草,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 2 支的蓍草放在無名指及中指的指縫間;之後將右邊的一堆共 25 支蓍草,亦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的 1 支蓍草放在無名指及中指的指縫間。之後將剛才左右的 4 支 … 4 支一組組的,再重新組合成一堆(左 16 支 + 右 24 支 = 40 支 ),此時已完成「第二變」( 而夾在尾指、無名指及中指的指縫間之蓍草繼續夾著 )。
現在開始「第三變」,將剛才餘下的 40 支蓍草,任意分成左右兩堆,( 代表:兩儀 ),假設左堆有 22 支;右堆有 18 支。再任意在其中一堆抽起一支( 代表:三才 ),假設是在右堆抽起 1支,可放在中指與食指的指縫間( 現在右堆有 17 支 )。跟著將左邊的一堆 22 支蓍草,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 2 支的蓍草放在中指與食指的指縫間;之後將右邊的一堆共 17 支蓍草,亦以 4 支 … 4 支的一組組取下( 代表:四時 ),餘下 1 支的蓍草放在中指與食指的指縫間。
好了,差不多完成了一小部份,現在數一數剛才在左右兩邊以 4 支 … 4 支一組組的究竟有多少組? ……數好了!左邊有 5 組( 20 支 );右邊有 4 組( 16 支)。現在不用理會支數,也不要理會之前夾在指縫間的蓍草,只須將左右的「組數」相加,便得出求卦的數理( 4組 + 5組 ),答案是:9。

到這部份要介紹在《 蓍筮法 》中,「六、七、八、九」四個數字的意義,如求得 ……
「六」代表:老陰  ─  ─ ,這是「變爻」
「七」代表:少陽  ───
「八」代表:少陰  ─  ─
「九」代表:老陽  ───,這是「變爻」
註:如求得老陰或老陽為「變爻」,這是一個卦「變化」的重心。

現在回看剛才在「三變」之後,得出 9 數,「九」便是老陽  ───。我們求易卦是必須要求出六個爻,求第一次「三變」,便求出初爻( 由下而上 ),因此要重覆共六次的「三變」,才可以求出六個爻( 一個別卦(六畫卦)) 。
現在開始求「第二爻」( 方法與「求初爻」的一樣 ) ……之後再求「第三、四、五、上爻」 ……
假設求得的結果是 ……
上爻:七  ───
五爻:七  ───
四爻:八  ─  ─
三爻:八  ─  ─
二爻:七  ───   
初爻:九  ───  。

這個「本卦」為「中孚卦 」,而「變爻」為「初爻」,占出的爻辭為:「虞吉,有他不燕。」。而經「變卦」後而變成「渙卦」。古人統稱這個卦為:「中孚之渙」。
在卜筮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兩個或以上的「變爻」,古人有一套法則可供讀者參考 ……
沒有出現「變爻」,以「本卦」的卦辭作推斷。
出現「一個變爻」,以「本卦」的「變爻」之爻辭作推斷。
出現「兩個變爻」,用「本卦」的「變爻」,以較上的爻辭作推斷。( 舉例:二爻及四爻均為「變爻」,以較上的「四爻」之爻辭作推斷。)
出現「三個變爻」,有兩個說法:
1. 以「本卦」的卦辭及「變卦」的卦辭一併作推斷。
2. 用「本卦」的「變爻」,以中間的爻辭作推斷。( 舉例:初爻、二爻及五爻均為「變爻」,以中間的「二爻」之爻辭作推。)
出現「四個變爻」,以「變卦」中「不變之爻」而較下的爻辭作推斷。( 舉例:初爻、二爻、四爻及五爻均為「變爻」,( 三爻及上爻為靜爻 ),以較下的「三爻」之爻辭作推。
出現「五個變爻」,以「變卦」中「不變之爻」的爻辭作推斷。( 舉例:初爻、二爻、三爻、四爻及五爻均為「變爻」,以「靜爻」的「上爻」之爻辭作推。)
出現「六個變爻」,以「變卦」之卦辭作推斷。
如「乾卦」及「坤卦」出現「六爻皆變」,則以「用九」及「用六」占之。
以上,乃上古《 蓍筮法 》之求卦方法,但它只是《 周易 》其中的一個小部份,至於該怎樣解卦?筆者認為:先要把全書讀得明白,包括《 周易 》裡的「意、象、言」,繼而是將「卦理」代入筮問的事情中,還可以用「相綜」、「相錯」及「互卦」去作立體分析。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5 06:31:51
系辞上: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懮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所以我们玩玩就好...否则就是迷信了...
jian912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8 16:05:01
好的不一般。太好了。
jian912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8 16:05:23
非常牛,挺@@@!!!!!!!
jian912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8 16:05:42
希望多传点相关的内容,太好了
jian912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8 16:05:59
牛的很,牛的不得了,牛的 不一般
鐵冰心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7-10 09:33:54
jian912 发表于 2015-7-8 16:05
希望多传点相关的内容,太好了

謝謝...
其实这「易学」我并沒太深入研究...
只知道很多如哲学、中医学、占卜学、武学、甚至数学(电脑)等等都可以与牠关联...
所以也不知从何说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