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史料] 太极拳实验之“吃掉' 小佛

[复制链接]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6-17 21:19:0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前几天,在网上遇到一个好久不见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师,在我刚工作的时候教过我很多关于编程方面的技巧与知识,对于我的编程风格更是影响至今,在此提出感谢)。           

为了方便以及保护隐私,我将这位朋友化名为:小吴。我们都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且都喜欢将传统文化中神秘的部分实验化,度量化。所以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气功以及太极拳,展开了详细的探讨。同时,最近我正在写一部关于太极拳锻炼历程的连载帖子——《造拳》,所以在这次讨论中我们主要还是讨论与太极拳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次聊天的内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让我觉得,应该再开一个专题,来详细说明太极拳中一些隐晦的内容:松外三合、内三合、精气神等。最好能想出一些操作简单方法以及制作方便的设备,用来测量这些要点。就是这个专题:《太极拳实验室》设立的缘由以及名字的来由。

小吴针对我《造拳》系列的第二篇帖子《造拳之“我的门”》中的提到关于化力测试中的“测试三”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觉得我描述的情况很难理解,也没有办法与应用科学物理学中的相关知识关联起来。特别对我使用的一个词:“吃掉”--很难理解其所要描述的行为动作以及处理过程。同时,我在西西河(需要代理才可以访问《造拳之“我的门”》的这篇帖子中,也有朋友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去重新说明那个状态以及物理学的原理。但因为提问者后来没有继续跟帖,所以我也不知道是我当时的解释对方已经明白了,还是觉得我的解释让他更加糊涂,不愿意再跟帖提问了。总之一句话,我针对测试三场景的描述以及解释似乎不是很到位,也难免容易产生歧义和理解的偏差。在我与小吴的讨论中,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核心,我用了三个新的例子加上一些补充说明,也最终让小吴大概明白了“吃掉”是一个什么状态,但是小吴对于其物理学原理还是不太明白。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朋友更深入的了解“吃掉”这个词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再深入讲解一下关于“吃掉”的实验,供各位朋友们自己去验证。(补充:其实“吃掉”是太极拳“化”功夫的一种体现,但是因为不能完全代表“化”,所以我依然保留“吃掉”这个词。一来,保持前后一致;二来,引入新的词,会干扰以前的理解,况且含义也并不一样。 )
    关于测试三的具体内容如下:
      测试三:
  1,搬个椅子放在桌子前面;
  2,然后你坐在椅子上,将两个手掌放在在桌面上,五指相对,小臂与桌面垂直,但是手掌不要去挤压桌面,只要轻轻放在桌面上即可;
  3,两脚平放在地面上(所以上面选择的椅子不能太高),将你的身体调整成与地面垂直,然后你用手试着给桌面一个力量,但不是单纯施压这个压力,根据你施加压力的大小,你的脚底就要将多大的力量传递给地面(不要少,那样你的手掌就会感受到桌面的反作用力;也不要多,多了手掌就脱离桌面,也就是俗称的劲“ 丢”了),这样你就一点点将桌面的反作用力给“吃掉”了。
    写完上面的测试,我自己也发现比较难懂,所以在《造拳之“我的门”》结尾我又补充了一个例子帮助理解如下:
  形象的举一个例子,你把自己想成一个人形的中空容器,你的体内装满了液体,你的两个脚底板上有两个直径可变孔,平时关闭。当这两个孔一打开你身体里面的液体就会从脚底流向地面。
  结合上面的测试三,当你的手向桌面挤压的时候,你脚底的孔就打开了,随着你用力的大小,这个孔的直径也会随之变大变小(你体内的液体就流得更快或者更慢)。而你身体里面的液体就等于你的内劲。这整个过程就是你“吃掉”对方的挤压力(反作用力)的过程。
  为了避免“一言堂”,又鉴于有问有答更便于理解,故引入与小吴在MSN上对话:
2008-6-13  11:01:23  小吴  一直很好奇,你后来“出气”了没有啊。
2008-6-13  11:01:41  小佛  哈哈哈。多谢关注。已经出了。
2008-6-13  11:04:37  小吴  因为最近看了很多关于中医是巫术的文章,主要问题是,中医回避双盲试验,外界质疑中医是巫术,只有“心理安慰剂”的功效,实际疗效的理论基础基本没有。即使真的有效,又无法了解原因,只有少数人知道中医的真正奥秘,诀窍都是家传不外传,无人监管导致中医骗子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因为中医相对封闭,和理论化不成功,导致外界也无法有效监管。
2008-6-13  11:04:49  小吴  我发现气功和中国武术好像有同样的问题。
2008-6-13  11:05:08  小吴  所以特地问一下你出气了没有,哈哈。
2008-6-13  11:05:40  小佛  哈哈,上面说的很有道理,其实里面也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只是懂得的人不愿意说,说出来也就不值钱了。
2008-6-13  11:06:12  小佛  给你看一篇帖子,你看了可以明白关于气在武术里面的一些用处。
2008-6-13  11:08:43  小吴  但是我记得你说过,你师傅和师公即使懂,但是因为是完全自给体会和悟,无法写下来大规模推广,也就是说即使说出来,也传不开,因为不知道机理,即使写下来练功方法,也有可能是走了很多弯路的。
2008-6-13  11:09:10  小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c4dfb01009nfz.html
2008-6-13  11:09:22  小佛  是的,理解的很对。
2008-6-13  11:10:56  小佛  如果师傅很懂,要完全教给徒弟,第一,必须能将原理朴实的说出来,不能说什么支撑八面,内三合,外三合这些套话;第二,徒弟在入门之前,师傅要一直在旁边盯着,就算说不出来原理,看到徒弟不对的,也要立即指出来,强迫改正。
2008-6-13  11:11:52  小佛  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个徒弟练出来。不然,光靠师傅含糊其辞的说,靠徒弟自己慢慢悟出来,不是不可能,但是可能要花费很多时间,走很多弯路。
2008-6-13  13:31:08  小吴  老实说,没看懂他说的,还是不够浅显易懂,术语用词不当,和传统力学用词混淆在一起,让人更不明白。
2008-6-13  13:32:27  小佛  隐身了还是下线了?呵呵,不好意思,那是我写的。
2008-6-13  13:32:43  小吴  昏倒。
2008-6-13  13:32:48  小佛  我也让身边的人都看过才发出去,就担心别人看不明白。
2008-6-13  13:33:04  小佛  你提提意见吧。呵呵。
2008-6-13  13:33:29  小佛  然后,我后续的就会注意一下。
2008-6-13  13:33:50  小吴  我因为试图从物理原理上来理解就出现了问题,主要还是你说的第三个测试我没弄明白,因为你用的词我不明白。
2008-6-13  13:34:00  小佛  哦,这个啊。
2008-6-13  13:34:10  小吴  例如“吃掉”我是无法明白的。
2008-6-13  13:34:11  小佛  看来我这里描述的真的不好。有个朋友也问过我。
2008-6-13  13:35:09  小佛  其实,这个用词我是借用师傅教的时候的话,我也想过,但是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语。
2008-6-13  13:35:40  小佛  我详细描述一下“吃掉”所要表达的情形。
2008-6-13  13:37:14  小吴  可以借鉴写文档的经验,先专门解释术语,能够让文章更简洁。
2008-6-13  13:37:38  小佛  有道理,我下次现在开始将要用到的名词解释一下。
2008-6-13  13:38:19  小吴  解释术语的具体技巧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是平时大家能碰到的例子,其实你的例子很好,前两个很好理解,就是关键的第三个例子理解上碰到瓶颈了。
2008-6-13  13:39:41  小佛  吃掉这个情形还真的很难描述,除非你自己亲自接触一下。我好像很难举出来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我勉强举一个例子吧。你用手掌去用力推墙。
2008-6-13  13:40:18  小吴  恩。
2008-6-13  13:41:03  小佛  墙面会给你一个反作用力,这样你可以继续对墙面施加力量,现在你想一下,如果这个墙壁突然消失了。但是你的手还是能感觉到推到东西,就是施加不上力气的感觉。
2008-6-13  13:41:47  小佛  就是只有接触的感觉,继续施加力量也没有墙面没有随着你的力量增加给你的反作用也增大。
2008-6-13  13:42:37  小佛  始终保持着你最初接触墙壁时的那种力量大小。不管你增加多少,就只给你那一点点反作用力,其它的力量都被墙面给吸进去了。
2008-6-13  13:43:37  小佛  有点类似,你在电梯里面,从30层楼一直下降的那种脚底与电梯地板之间的作用力的感觉。
2008-6-13  13:44:15  小佛  我的“吃掉”就是说墙壁以及电梯地板对你的手掌和脚底压力的处理方式。
2008-6-13  13:45:02  小佛  如果用电梯里面的例子来说,就是要给对手一种失重感。
2008-6-13  13:47:14  小佛  我还可以换一个方式来说明,这要结合我文章末尾说的那个人形中空的皮囊来说明。
2008-6-13  13:49:10  小佛  就是你想象是两个人接触,比如两个人手掌相对,互相用力推。会“吃掉”别人力量的一方,就相当于用了一个管子连同了对手的手掌,然后脚底上面的孔也打开了,对手身上的液体和自己身上的液体一起都流向了地下。
2008-6-13  13:49:49  小吴  最后几句看明白了。
2008-6-13  13:50:02  小吴  两人对掌。
2008-6-13  13:50:20  小佛  原来这个方式让人容易懂。呵呵。我保留这个例子,以后扩展。
2008-6-13  13:50:51  小吴  然后呢,你只说到一半,我关心其中一人突然消失后的情形。
2008-6-13  13:51:13  小吴  那是最关键的理解。
2008-6-13  13:51:22  小佛  突然消失?
2008-6-13  13:51:37  小吴  你不忙我打电话给你如何?

  文字聊天实在太慢,所以后面的讨论在电话中进行,我把后来与小吴通话中关于“吃掉”的讨论整理如下(加入了通话后我的一些新的想法):
    在测试三中最难理解的就是“吃掉”。别人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怎么能被你吃掉?力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不然就不符合物理学原理了。别人的力量,以及你挤压物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你如何能“吃掉”?莫非是吸星大发?(呵呵,有点类似)

我对这个“吃掉”的解释是,与接触的外力之间保持一定的恒定(例如对方施加10斤的力,你也拿出10斤的力平衡着),当对方将力量从10斤慢慢开始增加时,你就要开始将这个增加的部分(10斤以上的那个力)“吃掉”。简单点来说,就是在自己身形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将对方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的方向改变。为何自己身形不能发生变化呢?原因是你如果将自己的身形变化了,对方就会感觉到,甚至不用感觉,看都能看到,那么就不会再深入你陷阱(也就是你本来打算慢慢将对手重心引偏,然后实施打击)中了。所以你需要悄悄地转化对方的力量方向。如何“悄悄地”呢?假如对手将手按在你的胸口上施加力量,开始是10斤,你也拿出来10斤去平衡,当对手从10斤变化到15斤的时候,假设用“吃掉”的方式来处理,那么你有两种选择:一,再拿出5斤来平衡;二,自己向后退一点,或者身形向左、右、后移动一定范围以使两个人的力量重新达到平衡。如果用“吃掉”的方式来处理,应该是这么操作:保持最初的10斤不变化,然后将对手新增加的5斤力量不要拿力量去抵抗,而是“吃到(掉)”自己的身体里面,然后将这个“吃掉”的力引导其向下走。
  我要补充说明一下:对于“吃掉”这个外力的方法,不是人天生的,是需要经过太极拳练习才可以学会的。这也正是测试三比较难于理解的地方。但是为了大家能明白那个目标,以及自己“吃掉”后是一个什么效果,我才举出那一系列的例子。虽然不能完全表达真实的情况,但至少在某些方面是类似的。上一段的10斤VS 15斤的例子我觉得关于如何“吃掉”大家还是不会太明白,最多也只是多了解了几分:一开始我与对手保持平衡,当对手继续施加力量的时候,我不能增加力量去抵抗,而要保持之前的平衡。关于对手多的5斤力量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如何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估计大家还是不明白。我现在直接回答:那多出来的5斤的力量,从你的胸口进入,然后顺着你的脊椎,胯,大腿,膝盖,脚一直传递到地下去了。如果对手继续施加力量,那么你也只需要继续保持上面说的从胸口到脚底的这一个通道的畅通就好了。但是,这怎么能做到呢?我的回答就是,认真学习太极拳(我没有接触过别的功夫),你就可以做得到。
     我再将人形皮囊的例子拿出来,补充说明上面的例子:
       你与对手是两个人形皮囊,里面刚好都可以装50斤的液体(等于50力量),对手将手掌按在你的胸口上,施加了10斤的力量(想象成对方的手变成10斤重横向按在你的胸口上),你也将液体集中10斤在胸口与对手抵抗以达到平衡,同时你的胸口与对手的手掌连通起来,但是有一个阀门,在大家处于10斤的平衡的时候阀门是关闭的,当对手力量大于10斤的时候,阀门就会打开,一直到对手的力量回到10斤,阀门就重新关闭起来了。这样对手将力量从10斤增加到15斤的时候,就有5斤的液体流入了你的身体,假设你的身体只能承受50斤的液体,那么如果不将这多出来的5斤处理掉,你也会被对手继续施加的力量给压趴下。所以,你必须要打开脚底板的孔,将这多出来的液体排出去。为何要从脚底板,不是从大腿,臀部,原因很简单:从脚底板向地下排出去,不会影响到你的身体的重心变化,从而避免了被对手抓住了你在重心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破绽。
  上面例子所描述的就是“吃掉”的整个过程,这个处理对方力量的方法需要从太极拳的学习中体会才能掌握。可能有朋友会问,如果对手直接冲上来,给你一拳怎么办?答案是:你必须在对手力量没有达到10斤的时候迎上去,然后再处理后续的大于10斤的力量。
  关于这个问题,小吴也提出了一个测试的例子。就是假设在房间里面吊起来一个铅球,然后一个人将铅球拉起来,然后松手,铅球会沿着一个弧线冲向一个懂得“吃掉”力量的练习者,这个该如何处理呢?假设铅球在离地面最近的为止所能产生的冲击力是50斤,练习者只能接受20斤的力量,那么答案就是,在球没有到达离地面最近的位置的时候破坏铅球的运行方向,或者在铅球产生的冲击力小于20斤的时候,上去拦截住铅球。
不管是突然袭击还是铅球的例子,都说明一个问题,即使你会“吃掉”对手的来力,也有一个灵敏度的问题。也就是你“吃掉”对手力量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你能否灵敏的察觉对手的来力大小以及速度。这些是在太极拳“听劲”训练中慢慢提高的。你的“听”越灵敏,你的处理就越恰当。所以懂得“吃掉”,只是初步入门,后续的锻炼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以及灵敏度,也就是不断提高自己“听劲”的功夫。我当时对小吴说了一个这样的假设,假如你判断房子里面向你滑过来的那个是铅球,但实际上是一个涂成铅球颜色的铂金球(铂的密度大约是铅的两倍,所以同样体积的铂金球比铅球重),那么你在之前认为只有20斤冲击力的点去拦截,肯定会被打得吐血。

[转载]

精彩评论1

awagink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6-17 21:19:42
通过《太极拳实验之“吃掉”(上篇)》的说明,我想朋友们对“吃掉”应该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了。下面,我就解说一下关于太极拳的一个俗语:四两拨千斤。为何跑题了?各位看官看完下面的内容,就会对“吃掉”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所以希望大家能耐心看下去。呵呵,当然下面的内容依然只是小佛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来批评指正。

  我有一个师傅对上面的那句话做出了一个补充:四两拨千斤,必有千斤之力。这个观点是说明,你练习太极拳的“吃掉”以及“听劲”的功夫还不足以行走四方,还需要练习力量。例如,一个汽车向你撞过来,你听到了汽车的来力,在汽车接触你身体那一刻,你用了四两力量与汽车平衡,但是之后那千斤力量你要如何处理?“吃进”自己的身体?就算那汽车速度很慢,也不会因为你的“吃掉”而停止前进,这是为何呢?原因是,你没有破坏掉汽车的重心,从而使其改变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方向。而在面对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吃掉,会让对手的重心变化,从而收回自己的力量,被你引开,或者被你找到重心偏离的方向实施有效的打击。而在你与汽车交锋的过程中,汽车的重心始终很稳当,你的力量不足以破坏掉汽车重心,所以如果真想解决掉千斤的对手,那么你至少也要有500斤的力量,用这里力量来引对方,从而使对手的重心变化,让你找到破绽。在对手重心失去的那一点,你只需要施加四两的力量,对手就会被自身的千斤+你施加的四两而倒下去。但是在对手重心偏离之前,如果对手也很会掌握自己的重心(例如汽车),那么你必须要施加与对手重量相当的力量去破坏或者引诱对方,从而使对手的重心偏离。可能有朋友会想到在一个绝对光滑的场地中,可以从侧面将汽车推出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有两点:一,那种环境在通常情况下不能遇到;二,假如遇到了,你也无法从侧面给汽车那个力量,因为地面同样也不会给你摩擦力,让你使出那个力量。
  通过上面的说明,大家也应该明白了,太极拳与传统拳法一样需要速度与力量。只是这个速度是“听劲”与“吃掉”的速度。力量与别的拳法没有什么区别,也都是讲究整体劲,而非局部的僵力,直力。关于太极的劲与力,我以后专门讲解。

下面回到之前的主题“四两拨千斤”。有了听的灵敏度与力量我该如何利用“听劲”听到的,以及“吃掉”来力的方法,来完成这个“四两拨千斤”。关于这个讨论网上有很多,观点各异,所以现在我提出我自己的见解(或许有朋友与我见解一样也在某处发表过,只是我没看到)。我见到的比较多的观点是,杠杆原理。那么就是一个力臂的我长你短的问题。这是一个大力胜过小力的比较合理的解释。这个观点我也同意。但是我认为在“四两拨千斤”这个过程的理论基础,不是以杠杆原理为主的。虽然最终的“拨”是杠杆原理在起作用,但是要使杠杆原理在你的身上得到很好体现,需要依赖连通器原理。下面先引入在百度上检索到的关于这个两个原理的原文:
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连通器及其原理:
  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连通器的原理可用液体压强来解释。若在U形玻璃管中装有同一种液体,在连通器的底部正中设想有一个小液片AB。假如液体是静止不流动的。左管中之液体对液片 AB向右侧的压强,一定等于右管中之液体对液片 AB向左侧的压强。因为连通器内装的是同一种液体,左右两个液柱的密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知,只有当两边液柱的高度相等时,两边液柱对液片AB的压强才能相等。所以,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的液面应保持相平。
  杠杆原理在自身上的应用,想必大家都有一定的概念。但是要如何在对抗中应用,我想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迷惘的。那么我们就先假设一个场景,你与对手面对面站立,对手将双掌按在你的胸口上,你的双手从外侧拿住对手的肘部。(唉。。。每次写到这样的文字,就后悔当年学画画没有认真去学习,连累大家要按照我不好的文笔去想象。。。罪过。。。罪过。不过,我已经找了一个老师,很快就开始学习了。我计划等我学习一段时间后,所发的帖子争取多图少字。)  

在上面的场景中,你与对手之间的接触点有四个:对方的手掌与你的胸口有两个,你的手与对手肘部有两个接触点。你要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将对方拨开呢?答案是:将自己的力臂变长。你如何将自己的力臂变长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对对方的肘施加力,或者胸部用力抵抗对方的手掌,那么你的力臂就接近于0。虽然你同样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就是以费力的方式应用该原理。我想大家都是想利用杠杆原理让自己省力,而不想让自己更费劲吧。
  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力臂延长呢?拿手来说明吧。你的手与对手的肘部接触,这里可以作为一个支点(这个支点的位置与交手双方的“吃掉”功夫的高低有关系,但是如果在这里深入讨论下去,可能会造成大家理解上的困难,故放在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深入讨论。只说一点:支点可能在交手双方体内体外的任何一个位置),那么要想省力的利用杠杆原理,就不能用手去用力拉扯,那么我们将力臂延长一点,用自己的肩部发力。假如你想要将对手拨向右边,那么你的左肩向右转,右手不与对手右肘部抵抗,这样你就能比用手花费少的力量将对手拨动了。这个过程为何比用手拉扯要好,原因是你的力臂长了。这就类似拨浪鼓,光是那两个小锤子敲鼓面是敲不响的,你转动拨浪鼓的中轴才能产生大的力量。当然假如你找个朋友与你测试上面的例子,可能发现想拨动对方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那是因为,你左手对对方施加力量的时候,对手同时也会抵抗你。而当对方的肘部的力量增加的时候,你就忘记了手这里的力量不能变化,而跟随着对手的肘部一起增加力量,最后两个人的力臂都接近于0了。结果是力气大的一方胜利。所以就是你知道了用肩部用力,最终实施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想让你的力臂延长有效果,一个要则就是,你的支点的力量不能变化,最初是10斤,那么直到对方被拨出去前也一定要保持10斤,不能随着对手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你要将对手增加的力量“吃掉”,用你施力的肩膀去处理对手增加的力量,而不是用作为支点的手去抵抗。
  想必看到这里,各位结合我之前说的人形皮囊的例子,对我说的连通器原理的作用已经猜到了大概了。连通器原理的应用就是延长自己的力臂,一直到脚。所以,太极拳的整体劲的发力的源头在脚(根)。身体各部就相当于拨浪鼓的线以及小锤子。力发于根,这个根在太极拳里面就是脚。所以,太极拳用劲才能有“四两拨千斤”说法。与对手任何的接触点,都是你的支点,这里的力量不能变化,一变化对手就能察觉,而跟着变化了。所有的变化都是将对手的劲“吃进”你的体内,之后由根发力,然后传导到支点去打击对方。如果对方不能将你的劲给“吃掉”,那么就必须用自己的本能来抵抗了,一般来说,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
  总结一下:“吃掉”的理论基础就是连通器原理。只要你多练习,当你身体各部分松开的时候,你是能感觉到你身体各部分是在不停的向下“流动”的。与对手接触的时候,对手也能明显感到你身上这个向下流动的感觉。这里要再次重点说明一下:松--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不断的连续的过程。
  再论三个测试。上面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吃掉”的现象以及原理。下面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造拳之“我的门”》里面三个测试是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测试一:手掌用力去压左面,从而让自己的身体直立起来。在最终状态下,手掌与桌面有压力且很大,脚与地面之间有压力,应该小于自己的体重。
测试二:手掌与桌面之间几乎无压力,脚底与地面之间的压力接近自己的体重。
测试三:手掌与桌面之间有压力,脚底与地面之间也有压力。且两个压力成正比。
通过杠杆原理、连通器原理以及上面的那些例子,各位朋友应该知道“吃掉”的一些理论基础,明白“吃掉”的外力流向了脚下。但是外力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吃掉”的,自己也很难按照上面的理论去实施。下面我引用在西西河上一个朋友与我之间的问答来说明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吃掉”:
    手-桌子,和脚-地面的力一样大,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力的总和应该和体重一样,这个我懂。所以当体重压力全部移到脚上的时候,手掌和桌子可以接触,但是没有压力。

这个就是你要达到的效果了对吗?
  其实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你用你的手压桌面,这里力不是手或者手臂身体压出来的,而是脚底向地下松下去了几分力,你手上有脚底传到上来的劲。你的理解“手- 桌子,和脚-地面的力一样大”是正确的,因为这里力就等于你松到地面以下的力。但是这个过程就是练习太极拳的人也不是能花费一两年都可以练习出来的。因为身体的松沉很难。我现在也做不完全。要么脚底没有放松,和地面有了明显的抵抗。要么胯没有完全松开,导致身体很僵,从而让这个劲的转化过程受到影响。
  但是为了说明我想要表明的松的过程,我只能用上面那个类似的例子来说明,虽然不能完全表达松的境界。但是可以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简单来说就是,你手上要使出来多大的力,你脚底板就要松到地下多少力。不是,你手上使出了力,然后再转移到脚上去,而是你脑子想要使出多大力,你先让脚底松这么大的力到地下去,然后你手上自然会有那么的力量出来,但是这个过程建立在你身体已经比较松的条件下。
  还有一点要说明就是,不是将身体的重量慢慢移动到脚上,而是一直都在脚上(如果掌握太极拳初步松技巧的人,脚和地面之间是没有抵抗力的(脚放松,不要用力,这样你就不会感觉到地面的反弹力),身体的重量都送入了地下,而且是源源不断的送入地下,脚底和地面之间没有顶力)。同上当你想用手用力压桌面的力,也不是手臂发出来的,而是身体送一定的力到地下,下面反作用上来的力。
  针对你的说的情况“所以当体重压力全部移到脚上的时候,手掌和桌子可以接触,但是没有压力。”这个过程就是,一开始你的重心线就垂直向下,如果要形象的用一条线的话,就想象成三条线,一条在身体中间穿会阴穴垂直地面,另外两条垂直两个脚面向下。然后你手掌和桌面接触,你要施加力量的时候,就将你的重心线上的重心点下移,这样你的手掌自然会有劲出来,将你的身体撑起来,而不会感觉到桌面对你手掌的反作用力。
  不知道我的解释有没有解答你的疑问?欢迎继续留言讨论。呵呵,如果你觉得值得的话。
     请问重心/手支撑面/脚支撑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它们的投影重合吗?(重心的位置落在手脚支撑面重叠区域之内)

还是重心落在手支撑面和脚支撑面之间?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手部支持力/脚部支持力的比例变化只跟重心的位置有关。(手脚用力的改变移动了重心的位置)。你可以用重心的位置的前后移动来描述一下你听劲的法门吗?
  重心/手支撑面/脚支撑面的关系:重心始终在从头顶到会阴穴的连线上(不管身体前移后移),手支撑面或者说手与桌面的施加力量的方向也是要平行与重心线的。也就是说你的力量也是从整个手掌均匀用力的,不是局部的,例如。你大拇指附近用力大,小拇指附近用力小,这个对桌面的力量就不与重心线平行了。是一个对桌面成锐角的力量线。脚支撑面的同手,你也需要让整个脚面脚底放松,均匀对地面施力。该力也是与你的重心线平行。手和脚的调整就是为了保持这条重心线始终垂直地面。例如,如果你两手用力不均匀,势必会导致身体重心变化,这时候,你就需要调整你的身体,来让重心线再次垂直于地面。
  总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始终保持重心线垂直地面。所以你需要检测只有你的重心线是否从头顶链接会阴垂直于地面。因为身体上各个部分细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你的重心的调整,所以你只需要注意到这个根本重心线,就可以始终保持自己的重心。手和脚的调整都是为了这个线而服务的。如果你觉得你的重心线倾斜了,那么你就注意一下是否自己的手或者脚与地面的接触部分是否倾斜了。
  你后面的理解很对。“如果是这个情况的话,手部支持力/脚部支持力的比例变化只跟重心的位置有关。(手脚用力的改变移动了重心的位置)。”这是正确的。引起重心变化的还可能是肩部比例变化以及头部等全身各部的变化,如果要注意这些地方,这拳就没有办法练习了,因为需要关注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只要你关注中间那条重心线,然后如果倾斜了,就去检查相应的地方,然后调整过来,直到你练习久了,习惯了。假如你就是想要给桌面加上一个不是垂直的力的时候,你应该是先调整你的身体,以配合你发这个力,而又不让重心线倾斜。因为你的重心线一倾斜,你发出来就是局部的力量,不是整体的力量了。这样对对手的伤害就小了,而且也容易被对方找到这个破绽,实施反攻了。
  听劲的法门,如果让我讲,我还怕自己不能够说好,因为我对听劲也只是刚学习。我能说的就是,听劲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听自己的劲;
  就是在身体上下,前后左右移动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我上面说的那条重心线。最好是能在练习拳法套路过程中先体会,然后延伸到生活中的运动中都能自由掌握。这样就算能听懂自己的劲了。
  第二阶段,听别人的劲。
  就是要多推手,和不同的人推手,来听别人的劲。就好比我上面说的,如果你的脚底不能松,那么你手上用的力量越大,你的重心就被拉的越高,你的下盘就越不稳。你的重心就越容易被人破坏。
  因为练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个去掉本能用力方式(我们遇到外力,或者要抬一个东西的时候,总是条件反射的用手臂或手掌的力量)改为太极用力(手或者身体只是接触着外力(听),别人加力量了,我调整自将对手的力量给化解掉,或者将其方向改变掉,局部并不需要用力量)的过程。这个本能习惯的改变也是太极入门最大的障碍。
  听劲,用“听”这个字,前辈们用的很好。别人的力量来了,接触到你的手臂,你立即去本能用了去抵抗,那里就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你就无法去听了。所以,你需要处理的方式,是不要抵抗,让对手的力量透过你的衣服皮肤进入到你的身体里面来。这时候你肯定已经知道对手力量与你身体的夹角,或者说施加在你身上的力量的方向了,是向下打还是向左右打在你的身体上。例如是向下打,如果抵抗那么就是一个看谁力气大,对方向下按你,你向上顶着。假如你用听劲配合重心调整来处理。那么应该是这样的,对方向下按你,你接触着用小小力,然后身体平行与对手向后或者向左右将你的重心线换个位置重新垂直于地面。简单来说这个变化的操作,就是你保持你与对手接触点的力量不变化(如果你变化了,对手就能察觉你要变化,而将力量收回去,或者加大用力了),然后保持眉心,左右肩膀,左右胯这几点的相对位置不变转个方向或者向后移动一下。这样对手的来力就被你化解掉了。
    听劲的功夫,是需要花很长时间训练的。所以学习太极拳很多年的人,有时候上去和别人过招,也无可避免的要用本力来抵抗。因为这个毕竟是本能的东西。你听劲和你身体的调整不够快,那么势必以上手就被别人打倒了。所以,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有其道理的。光是这个听劲,不抵抗,然后身体迅速调整的反射就需要很多年才能练习纯熟。
  总结一下:在“吃掉”外力的过程中,你需要注意三点:
一、 与对手的接触点,力量恒定;
二、 全身各处都处于放松状态(脚也需要放松,脚对地面的压力也要渗透到地下去,要想象自己全身各处的劲都在向脚底流);
三、 保持自己的身体中正,让自己的重心线始终垂直于地面,全身各处的劲都流向这条重心线。
  到这里,对“吃掉”的例子以及原理的说明就告一段落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朋友,就给我留言吧。下面,我开始说一个可以用来测试松的简单实验。我希望感兴趣的朋友都去测量一下,最好能将数据留言给我,让我做一个统计,便于将太极拳里面的理论科学化以及可测量化。
  实验的例子还是我在《造拳之“我的门”》中的是三个测试,不过你需要加上四个健康秤。分别在两手与两脚下。在实验之前,你先测试一下自己的毛重(呵呵),然后进行以上的三个测试。记录下实验整个过程中的四个健康秤的数值变化。如果条件允许,最好用录像将四个健康秤的变化录制下来。(关于这个测试,我也需要采集很多数据,并排除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扰,所以“小佛官方”的结论,只能在后续的帖子中公布了。同时,希望大家如果条件允许,也做一下测试,并将数据赠送给我。先感谢各位朋友了。)

  《太极拳实验室》系列,有一个目标:通过对太极拳的特征测量分析,推导出太极拳的一些物理以及数学原理和公式。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能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分享出来。初步的目标是:确定“松”的参数以及相关的公式。例如:当你受到外力的时候,你施加的抵抗力F1,外力F2,“吃掉”的力F3,设计一套观察F1、F2、F3变化的方法。当F1与F2、F3之间以一个什么规律变化的时候就是“松”。这个,就是我提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将这个工作做好,相信的对于太极产业化推动也是有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分析得出的结论设计简单的机械,辅助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太极拳。





  好了,这篇帖子就到此为止吧。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到这里。关于下一个实验,我正在整理中。随着《造拳》系列帖子的发布,想必大家也会有很多问题。《太极拳实验室》系列我会根据大家提出的焦点问题,来对《造拳》系列中说得不够清晰的要点进行补充说明,并给出最佳实践以及检测的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