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太极荟萃] 文化素养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

[复制链接]
江南雨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16 13:57:0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极拳是身体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文化素养,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  纵观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掌握与太极拳有关现代学科知识的明师,对拳理的悟解,无疑都要胜常人一筹。所以,明师练拳,拳景似一幅“肇于自然”的高明画卷。这是古今文化整体内涵,融于具体拳技,“肇于自然”的高明实践,亦是文化和人的高尚情操、精神、意志渗透于拳技,使源于自然的生命、意识转化为拳技的意象,与书法家取山水花鸟草虫之意趣渗透于书法,使自然之意趣转化为书法的景象,可谓如出一辙。文化与拳法的联系,不明其中道理者会认为只要具备在学校学过的各科知识,学拳和理解拳理就容易,就可以毫无阻碍地走在拳法的大道上。其实不然,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以武会友就证明了仅有学校老师传授的文化并不能正确完整地理解、掌握拳理。拳友正是仅从字义浅层去理解拳理,结果造成一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技艺切磋场面。
书法家视一个“写”字了得,拳法家则视一个“练”字为贵。因知晓“行为重”的意义。故惟有坚持每日“闻鸡起舞”才能不断充实美化拳景、意境拳味方更为深长,拳法方能更富感染力,何况发挥身体语言这一特有的感觉来描述拳法,一气贯之,更具太极拳艺术魅力。中国的太极拳和书法在“写”与“练”的互相启发感应下,充分显示和挖掘了各自潜在的美和光彩及审美价值。拳法与书法一对“姊妹”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引发各种新意,促进各自的不断发展和完美。因拳法与书法能互相促进,取长补短,所以有拳法造诣者大都爱书法,而善书者亦往往喜爱太极拳。
  拳理之取字义,目的是使拳理通顺、易懂、系统化、不犯逻辑性的错误,用于正确指导拳法实践,使拳法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而现美妙之艺术效果,同时作为行路指南,亦使学拳者不误入傍徨歧路。现有的拳谱、拳论是前人对已有成就功夫的总结,因受社会发展、科学文化的限制,著文难免字词义含混,不易理解,论点有玄虚之感。然而,整体观之,不乏真知灼见,其正确性无疑给学拳者指明了方向,堪称“经典”。但应明白,经典固然值得继承借鉴,更重要的是当代拳家要摸索出点东西来丰富之,使经典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远长久,生命力更旺盛。为此在研习拳法过程中,如有独特见解,拟写成文时应以字词义的准确、贴切、易解为准。这是有心于拳理研究的拳家理应做好的事。责无旁贷啊!不然,后人会说父辈们是不负责任的一代。遗憾的是,当今很多拳师对传下来的古论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更无举一反三之悟,甚而南辕北辙,导致实践中的拳法味道不浓抑或变味。这是对文化知识修养不够重视而造成的。如此,怎能在拳法实践中产生“顿悟”?在拳理研究中产生“心得”而成为明师呢?教人,岂不是误人子弟吗?
  中国所以拥有世界独特的太极拳艺术,完全是因为中国有适合于拳学艺术创造的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我们站在太极拳的角度来论述文化在太极拳中所起的作用,就势必涉及与太极拳有关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与太极拳的联系,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知道的。如果不明白太极拳形成的来龙去脉,怎么知道太极拳的可爱,更谈不上学好太极拳的问题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与太极拳密切相关的文化,具体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哲学巨著《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奠定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太极拳因此而有了“哲拳”之美誉,是聪明人可学的学问;技击原理和拳架技术结构来源传统兵书的精华《孙子兵法》和明朝爱国战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道家的吐纳导引术和内丹修炼功法是太极拳内功的依据;太极拳的缠丝法是依据传统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从古至今,太极拳以神奇的技击,特殊的保健功能和艺术欣赏等价值吸引了数代人。要开启太极拳这座宝库,但很多人又被“太极”这一高深莫测的词意所难倒,又不愿穷其理,于是便“望拳”兴叹!有了“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太极拳真的难学、真的难于出门吗?否!只要学拳者站在“自然大道”的出发点,向明师益友学习,以现代科学知识为钥匙来开启传统文化这扇并不神秘的大门,笔者以为首先要努力研习里面的学问,古为今用,那么,入门既不难、深造也办得到,出门亦可期。需要的倒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有心学习,善于学习的态度。让我们从“太极”一词开始求索,共同寻觅通往太极拳最高境界的道路吧!
  学太极拳并喜穷其理的初学者,学拳之初总要先问教者,“太极”一词的出处和含义是什么呢?
  《庄子》说:“在太极之先不为高”,这是经得起考证的出处。太极一词的含义,有兴趣者可参考《庄子·大宗师》一书。含义:“太”一字意指广大,“极”一字意含精微。至于太极一词的解释,古今解释甚多,有识之士各有见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笔者认为最直接明白的是:“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阴阳合则为太极,太极分则为阴阳”(马虹语)。“阴阳”一词,为典型的道家思想代表术语,用于太极拳,是论述拳理拳法产生与变化发展的基本动力或属性。在具体的拳技中代表每一拳势的上下、内外、左右、前后、先后、虚实、开合、刚柔、顺逆、快慢关系,这十种关系在拳技中是根据拳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阴阳互济、互为其根。的辩证关系,所以说,太极拳处处包涵阴阳这两大要素。对太极拳理论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说:“太极拳者,实本太极之理自然而然者”、“事事物物无非本于太极,故也。”。“大矣哉太极,妙矣哉太极!太极拳亦不过仿其形似而已。”因此,每一位初学拳者不妨先学一点太极阴阳学说,这对理解拳理、拳法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不然,别人问道:“你练太极拳,何谓太极?何谓阴阳?能否告之一二。”若能说出一二三,问者可能会向你学,即令不向你请教,也会认为你是钻研太极拳文化的有心人,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拳法者,若回答不出,别人会认为你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谈不上太极拳文化人,这岂不是丢了祖宗的脸。
  明代戚继光的技击典籍《纪效新书》之《拳经》中的“拳之善者之三十二势”,是太极拳的雏形。在论及三十二势之前,有必要追溯“技击”一词的来源。否则,谈到太极拳技击就成了无源之水。
  “技击”一词,出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子(约公元前313一公元前258年)著《荀子·议兵篇》:“齐人隆技击。”注:“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其意泛指骑射、击刺和徒手搏斗等攻防实战技术,沿用至近代。其间,明代戚继光在其《纪效新书》中,扼要论述了以拳架形式出现的三十二势一环扣一环的连贯性及死招活用,“遇敌制胜”的技战术。
  这三十二势,与我们今天研习的太极拳,尤其是问世最早的陈氏太极拳,有很多相同的势名。“同时陈家沟的拳经总歌部分理论也采用戚继光的《拳经》,从而有力地证明陈家沟拳谱采取了《拳经》内容”的论述。

精彩评论2

shuyicha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17 10:04:32
所言极是,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真正练好太极的难度就更大,只能有其形而无其性~~~毕竟太极很多心法要参和悟的~~~~~
江南雨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9-17 20:32:04
回复 shuyichan 的帖子

对,就是你理解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纳速健身网成立于2006年8月,是国内优秀健身运动网站,现拥浏览人数超30万。网站是集养生、武术、太极拳和健身气功等多种健身项目于一体的多功能交流平台。平台提供大量优质的教学视频、伴奏音乐(太极拳晨练音乐,广场舞音乐,健身气功音乐)、图文教程、运动科普和经验分享,为健身爱好者提供完善的运动指导平台。
  • 纳速QQ群乙:151815303
  • 纳速QQ群丙:79104490
  • 微信交流群:微信好友搜索【nasuwang】加小纳微信进群交流健身知识,备注【纳速】
  •                     或者扫描页面底部右侧二维码添加小纳微信>>>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群客服交流

  • Copyright © 2006-2021, 纳速健身网. | | 辽ICP备13002388号-1 辽公安网备21050202000005号公安网备号 纳速武术-乙 QQ